“我以為只要把路修好了,個人從中蹭點好處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現在才明白是自己太糊涂了。”近日,面對臨滄市臨翔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的回訪,臨翔區忙畔街道青華社區半弄居民小組原小組長羅某某追悔不迭。
不久前,忙畔街道紀工委收到群眾舉報,反映青華社區半弄居民小組新修的一條村組路存在問題。隨后,紀工委工作人員馬上到該組了解情況。然而,當工作人員在新修道路上作了仔細測量,再和調取的修路圖紙各項數據一一比對后,卻并未發現問題。
群眾舉報難道是空穴來風?帶著疑問,紀工委工作人員來到了時任小組長羅某某家中詢問情況。
“路是按照當時政策,我親自帶著人修的,沒有問題。”羅某某理直氣壯地答道。
因一時無法找到證據,街道紀工委隨即將問題上報,區紀委監委立即啟動“區、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并成立了調查組。經過簡短商議后,調查組兵分兩路,一路到街道村財代管中心調取該居民小組2015年至2019年資金收支賬目,并將這些賬目與居民小組公示的賬目、小組記賬員記賬本進行詳細對比。另一路通過排查知情人員,進一步核準新修道路的問題癥結,搜集實際資金收支情況。
通過賬目比對,調查組發現修路登記備案資金比從村財代管中心取出的修路款少了1萬元。
“修路并沒有任何會議記錄,問了幾家農戶都說對此事不知情,而且路修在進出羅某某家養殖場的地方,且路邊擋墻等附屬物都是方便他家自己使用,群眾對此有疑問。”
“以修路名義向房屋挨近道路的幾家農戶募集的攤派資金也不翼而飛。”
在碰頭會上,調查組把問題一一擺上臺面。
掌握基本情況后,工作人員再次敲開了羅某某家的門。
“修路時候正值農忙,想開會,但是人都叫不齊。”羅某某還想為自己不經群眾商議擅自決策辯白。
“向路邊幾戶群眾收取的錢去了哪里?收款依據是什么?”工作人員追問。
“經手的是好幾個人,時間長了我記不起來了,但是我愿意自己把這筆錢補還當事人。”羅某某語氣急促起來。
“那修路賬目短缺的1萬元錢是怎么回事?”面對工作人員的質詢,羅某某終于語塞,低下了頭。
“修路時,剛好我家養殖場的路需要硬化,我就想著搭一下集體的‘便車’,用集體的錢修方便自己家的路。怕有群眾反對,我也沒有組織開會談論就擅自拍板定了下來。修路過程中,我發現都是自己‘一張嘴’說了算,就私拿了1萬元集體修路款,還擅自向農戶攤派收錢。”在如山鐵證下,羅某某終于進行了坦白。
事情查清,羅某某受到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臨翔區紀委監委 業遠航 劉雙雙 李銀海 || 責任編輯 宋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