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個人工作經歷,領取‘灰色收入’形成了習慣,導致多年以來都在盼望著領取這部分資金,如果不發給自己還覺得是不是針對自己。經過本次職工大會的教育警示,我愿意上交這些不合法的收入,希望組織能寬大處理……”這是一位已退休的投案人員的懺悔語錄。今年,瑞麗市紀委監委統籌運用黨性教育、政策感召、紀法威懾,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3名國有企業干部主動投案。
十九屆中央紀委工作報告指出,始終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堅持常抓不懈、緊抓不放,把握腐敗階段性特征和變化趨勢,以系統施治、標本兼治理念治理腐敗,不斷探索“三不腐”協同聯動的有效途徑,在依靠制度優勢和法治優勢反腐敗之路中發揮新的更大作用。
市紀委監委始終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把反腐敗斗爭一刻不停向縱深推進。今年1月至10月,共受理信訪舉報件161件,立案58件59人,結案40件40人。采取留置措施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0人,給予組織處理5人,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起訴6人,挽回損失306.42萬元。持續的反腐敗高壓態勢對“問題干部”形成強大震懾,使其心理防線受到極大沖擊,認識到主動投案才是唯一正確出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絕不姑息。”瑞麗市紀委監委立足案件根源,強化警示震懾,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警示教育,做實“通篇文章”,依托本土典型案例拍攝制作《監守自盜的糧倉“碩鼠”》等警示教育視頻4個,充分發揮身邊人身邊事“當頭棒喝”的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攬鏡自照,做到以案為鑒、反躬自省,給“問題干部”猛擊一掌、指明出路,敦促其抓住機會、說清問題。
秉持寬嚴相濟的執紀執法理念,讓“問題干部”迷途知返。瑞麗市紀委監委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推動紀法情理貫通融合,從三個層面幫助“問題干部”卸下心理包袱。強化政治思想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強調黨中央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引導其放棄僥幸心理,積極尋求組織幫助;強化政策普及,針對“問題干部”紀法意識短板,在特定范圍內進行政策解讀,引導其內心深處生發出“自我救贖”的主動;強化現實對照,深度結合身邊人、身邊事,堅持以案施教,引導其積極向組織靠攏,重新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
同時,將“四種形態”從監督執紀向監察執法拓展,精準把握事實證據、思想態度、紀法標準,統籌運用黨性教育、政策感召、紀法威懾,讓“問題干部”迷途知返。截至今年11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17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72人次,第二種形態22人次,第三種形態10人次,第四種形態13人次。
擴大主動投案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好轉。瑞麗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入學習領會貫徹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處理主動投案問題的規定(試行)》,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既彰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精神,又以事實為依據、以紀法為準繩,確保“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堅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推動警示教育創新化、多元化、常態化,一方面“趁熱打鐵”強化違紀違法的懲治震懾,在發案單位開展涉案人員主動說明問題的專題會議,通過“現身說法”擴大示范帶動效應;另一方面“平行對比”突出投案自首的政策效應,在對抗組織和信任組織、串供毀證和主動交代、消極抵抗和積極配合的行為后果上形成鮮明對比,引導“問題干部”不等不靠,不抱僥幸心理,盡快向組織說明問題,爭取寬大處理,從而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好轉。(周訓軍 江孟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