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某某,這個名字有點眼熟……”去年9月,江城縣委第二巡察組對縣發改局開展巡察,巡察組組長在查看公務接待臺賬時,看到一張由康平鎮勐康村村委會出具的公務接待函上有黃某某的名字,似乎在哪里見過。
“組長,我記得他原來是康平鎮勐康村村委會主任,好像2018年就考到曲水鎮政府工作了。”副組長說道。
“你確定他2018年就考走了嗎?”組長認真查看了那張公務接待函的落款時間。
“確定!”副組長通過電話跟黃某某核實后,再次確認。
組長眉頭緊鎖:“那就奇怪了,康平鎮勐康村出具的2019年4月12日的公務接待函上怎么還有他的名字?”
組長立即安排所有組員仔細翻閱公務接待臺賬。
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巡察組共發現了13張以接待勐康村村委會主任黃某某為名義的公務接待函,接待時間均在2019年,而黃某某2018年9月以后就在曲水鎮工作,不應該出現在這13張公務接待函上。
為了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巡察組馬上調整分工,組員繼續翻閱臺賬資料,尋找蛛絲馬跡,組長和副組長則從常規巡察談話入手找線索。
巡察組組長把13張公務接待函齊刷刷地放在康平鎮勐康村現任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某某面前,開門見山地問道:“2019年黃某某已經不在勐康村擔任村主任,為什么你們村出具的接待函上還寫著‘接待村委會主任黃某某’?”
根據張某某的解釋,這些接待函是縣發改局李某寫的,2019年1月至10月,勐康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多次到縣發改局參加政策性移民征地工作會議,從中產生了接待餐費。
“李某曾經找我說過,需要幾張公務接待函,還要蓋我們村委會的章,但是我沒有看過接待函的內容,不清楚具體的情況。”
“你作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難道不清楚公函管理制度?不經審核把關就隨意開出公函,這不是給‘餐桌腐敗’提供可乘之機嗎?”
“的確是我工作做不到位,沒有認真審核公務接待函的內容。”面對巡察組,張某某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表示以后會加強審核把關。
隨即,巡察組找到縣發改局李某談話。
“黃某某已于2018年9月就到曲水鎮政府工作了,為什么你們還在接收以接待勐康村村委會主任黃某某為名義開具的接待函?”
“這些接待函是我找張某某補辦的,上面的內容也是我自己填的。我以為黃某某還是勐康村村委會主任,就寫了他的名字,沒想到他已經到曲水鎮工作了。”李某坦言。
很顯然,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小李同志,在這件事上,你已經犯了兩個錯誤:第一,你沒有認真貫徹執行接待報銷相關制度,違規先行接待再補辦接待函;第二,你作為接待報銷經辦人和審核人,沒有認真對報銷事項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巡察組組長語重心長地向李某解釋。
很快,巡察組理清了問題線索,并交由縣紀委監委處理。最終,縣發改局分管財務副局長、會計、出納及李某受到不同程度的組織處理,并在全縣范圍內通報批評。
為深化標本兼治,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巡察組將該問題反饋給派駐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監督的優勢,督促全縣各級各部門對照案例,認真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同時,督促縣財政局等職能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建立健全派出公函審批制度,堵塞虛開、補開、亂開漏洞,推動公務接待規范化管理,讓隱形“四風”無處遁形。(江城縣紀委監委 雷紅艷 || 責任編輯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