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我們是區委巡察組的。你們去村上辦事有沒有遇到吃拿卡要的情況?低保金、涉農補貼有沒有按時足額發放,這些問題都可以向我們反映。”
……
昭陽區某鄉鎮的趕集天,人來人往中一個特殊的“攤位”被圍得水泄不通。
原來,這個特殊的“攤位”是昭陽區委第二巡察組設立的。目的是趁著趕集天人流量大、群眾較多時,到集鎮上發放巡察宣傳單、介紹巡察知識,同時收集問題線索、為群眾答疑解惑、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這時,一位大姐在組長身后小聲地說了句:“同志,我的工資一直沒有發,這個問題你們管不管?”
群眾切身利益,當然要管。巡察組當即便登記了鄧大姐的聯系方式和反映的問題。
“收攤”后,巡察組打電話向鄧大姐核實具體情況。原來鄧大姐去年1月至8月的公益性崗位補貼共計4000元至今沒有拿到,她曾多次找過鎮村兩級,問題均未得到解決。
次日,巡察組來到鄧大姐所在的村,先后向村“兩委”和鎮財政所進行核實。核實發現,鄧大姐是建檔立卡戶,按照當時的脫貧攻堅公益性崗位政策,被聘為本村保潔員的,每月崗位補貼500元。到去年,鄧大姐已經年滿60周歲,按照政策不再符合公益性崗位招聘條件,但村“兩委”并未及時通知鄧大姐,鄧大姐一直在崗位上工作到了去年8月。
“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一點也不能馬虎。村‘兩委’未能及時通知鄧大姐終止公益性崗位勞務合同,責任在村‘兩委’。”反饋會上,巡察組要求村“兩委”積極籌措資金,足額發放鄧大姐的公益性崗位補貼。同時,要求鎮黨委舉一反三,統籌排查是否還存在類似的問題,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確保公益性崗位等惠農利民政策規范、精準、有序實施。
在巡察組的全程跟蹤下,鄧大姐被拖欠的崗位補貼已于近日足額發放。全鎮對公益性崗位聘用、待遇發放、崗位管理等也進行了全面摸排梳理,并形成了“一季度一梳理,一季度一動態”的公益性崗位管理工作機制。
“現在通過趕集天‘擺攤’,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不僅能得到群眾信任,收集到的問題也更廣泛、更貼近群眾。”區委第二巡察組組長介紹,將采取走進田間地頭與群眾溝通交流等方式,深入一線開展“陽光巡察”,點對點了解基層實情,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督促整改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巡察更接地氣。(昭陽區紀委監委 陸友維 李文艷 || 責任編輯 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