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 | “智慧喇叭”喊出來的調解協議書

發布時間:2022-08-10 17:03:05   來源:文山州紀委監委

“硯山縣委巡察組來了,如果當地干部存在工作不負責,不幫助解決問題、今天推明天等問題的,歡迎阿舍鄉的廣大父老鄉親如實向縣委巡察組反映……”

在硯山縣阿舍鄉阿舍村的某個趕集日,熙熙攘攘的街道旁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攤子。攤子上的“智慧喇叭”輪流用地方方言和苗、壯、彝三個民族語言介紹巡察相關事項,工作人員在攤前忙著解答問題。眾多村民把這個攤子圍得水泄不通。

3天后,縣委第二巡察組的辦公點里迎來了一位“客人”。

“你們好,請問這里是縣委巡察組嗎?”一位膚色黝黑、長相憨厚的中年男子問道。

“我聽見廣播里用我們苗族話廣播‘巡察組來了’,我有件事想和你們反映,希望你們能夠幫助解決。”他搓著手局促地坐下來,有些不安。

巡察組的干部先是為他給他倒了杯水,安撫了他的情緒,再讓他慢慢說。

原來,這位反映問題的王大哥與鄰居楊某某因為進出王大哥家的巷道部分土地歸屬問題,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拉鋸戰”。年初,阿舍村及阿文寨村小組的村干部曾幫助兩家協商,提議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協議,當時雙方均同意。但此后村干部卻一直未召集兩家寫下協議,導致楊某某反悔。遲遲沒能解決的糾紛就成了王大哥的心病。

“這件事你們能幫我解決嗎?”王大哥眼巴巴地看著巡察人員。

“大哥,你放心,我們了解清楚情況后一定幫你協調解決。”

次日,巡察組分別到阿舍村委會和阿文寨村小組核實情況。

“確實有這么個事情,可是組上事情多,一直忙,就沒能讓他們兩家坐下來簽協議。”面對巡察組工作人員,阿文寨村小組組長尷尬地撓著頭。

“再忙,連坐下來簽個協議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嗎?”巡察組組長說,“本來開了個好頭,卻成了‘爛尾工程’。”

在巡察組的督促下,村干部積極履職盡責,做通了楊某某的思想工作。一個星期后,在村小組活動室內,王大哥與楊某某在《人民調解協議書》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一場長達七年的糾紛終于塵埃落定。

“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群眾只聽得懂本民族語言,用‘智慧喇叭’進行宣傳,才能照顧到這一特殊群體。”巡察組組長介紹,“我們將繼續把‘轉作風’作為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盯牢抓實基層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治,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堵點難點問題。”(硯山縣紀委監委  王敏超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