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大理市銀橋鎮新邑村池塘里的荷花競相開放,眾多游客前來觀賞荷花、游覽洱海美景、體驗白族風情。游客的到來,盤活了鄉村旅游業,村民也借助發展餐飲業、開客棧增加了收入。新邑村旅游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源于一份巡察建議。
新邑村靠近大理至麗江的公路,洱海生態廊道貼村而過,良好的區位和旅游資源,讓村民發展起了餐飲業、建起了客棧,“筑巢引鳳”,開啟了鄉村旅游業的大門。然而,由于村級基礎建設滯后,不僅村內停車場地缺乏規劃,零亂停放在村道的車輛堵塞交通,而且村道上沒有交通標識,游客不知如何進村,村里的餐飲店、客棧只能閑置。
“交通問題成了制約大理市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障礙。”市委巡察組在開展對村巡察中發現,類似問題不僅出現在新邑村,也存在于環洱海周邊的其他村。
如何抓住這一“小切口”,解決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大問題”?市委巡察辦緊扣“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問題的部署要求,把準巡察監督的政治定位,運用巡察建議,推動具體問題解決。督促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依照下發的巡察建議,全面整治全市交通道路、旅游景區道路、鄉村旅游道路交通標識殘缺和設置不合理、不規范等問題,切實做好旅游線路的指引,夯實旅游業發展基礎。交通標識整治以來,在大鳳路、大麗路等重要鄉村旅游道路安裝凸面鏡20面、減速帶46條、進村標識牌和安全警示牌86塊,村內增設道路標識牌80塊。
巡察建議還督促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牽頭協調鄉鎮和村(社區),做好村口、村道的交通標識,加強鄉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整治,建設好村內停車場地,解決村道擁堵影響鄉村旅游業發展問題。目前,共完成41段鄉村道路交通問題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隱患102個。
運用巡察建議,從“小切口”解決“大問題”,盤活了一方旅游業。如今,看著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前來“打卡”洱海生態廊道、游覽蒼洱風光、觀賞美麗荷花,新邑村的村民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容。(大理市紀委監委 薛麗香 杜永祥 || 責任編輯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