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大關縣委第二輪巡察中,第三巡察組發現悅樂鎮妥河村張某某戶因夫妻雙方患病,家庭勞動力缺失,經濟和生活都陷入了困境。兩人曾多次向所在村委會提交了低保申請,但卻因二人名下有輛二手小面包車,低保申請一直未成功。巡察組立即將巡察發現問題反饋至被巡察單位縣民政局,要求立即核實,限時整改。
接到問題反饋后,縣民政局隨即安排專人進行走訪,了解相關情況。經核實,張某某家確實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縣民政局便立即安排悅樂鎮民政所和村“兩委”工作人員到張某某家“上門服務”,幫助其在政府救助平臺App上辦理低保手續,最終成功申請到了兩個低保名額。
“雖然悅樂鎮妥河村張某某多次申請低保無果的問題解決了,但為防止此類問題再次出現,也為將返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建議你局舉一反三,牽頭組織各鄉鎮進行全面摸排,制定方案、細化措施、明確責任,抓好低保動態管理工作……”在對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時,大關縣督查組向該縣民政局的“已整改”清單提出了后續工作建議。
這是該縣對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的一個縮影。
為推動巡察反饋問題有效整改,該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審計局組建3個監督組,對中央、省委、市委巡視及縣委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查回訪,督促相關單位“照單”整改,讓落實不打折扣。
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線”,推動問題解決才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關鍵要在整改落實上發力。為防止出現巡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大關縣運用巡察整改聯合督導的工作模式,強化縣委巡察機構、縣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縣審計局等部門間的協調聯動、密切配合,注重將日常監督、專項工作督查與財務審計結合起來,嚴格督查督辦、強化統籌推進、注重成果運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巡察監督“治標兼治本”的作用。
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核對臺賬、個別談話、實地調查等方式,監督組緊扣“政治體檢”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了解被巡察黨組織履行整改主體責任、建章立制等方面情況。在這過程中,既“一針見血”指出整改工作存在的不足,又“開方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針對短期內無法整改的問題,督查組與被巡察單位結合實際困難,共同研討尋求解決辦法,確保問題真改、實改、改到位。
截至目前,該縣各輪巡視巡察及審計反饋問題共5805個,已完成整改5723個,正在整改82個,完成率達98.6%。
“對于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解決的難度也會日益增加,對問題整改‘繞著走’、敷衍了事,那就是政治上不擔當。我們開展回訪監督,就是要對這種風氣‘亮劍’,對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再了解、再發現、再推動。”大關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巡察整改不力的,由該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對被巡察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開展“面對面”“一對一”約談,進一步將整改責任壓實壓緊壓到位。同時,對敷衍整改、拒不整改的,嚴肅追責,公開曝光,持續釋放“以問責促整改,以整改促發展、促改革”的強烈信號。(羅春苑 || 責任編輯 段夢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