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蜜蜂這幾天情況越來越好,明年豐收在望了。”最近一段時間,永勝縣向陽村細梭羅小組村民李紅英只要一有空就來到后山,圍著蜂箱左瞧右看。
“村里來了養蜂技術員,我們村的蜜蜂有救了。”向陽村黨總支副書記賀天發與正在看蜜蜂的李紅英說道。
眼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巡察組進村前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之前,這群“甜蜜使者”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磨難。
東山鄉向陽村是一個以傈僳族、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全村8個村民小組,共有273戶1043人,在2020年之前還是全鄉的重點貧困村。村民全都居住在山坡上,村前村后有豐富的植物,山箐里、小溝里清泉長年不斷,玉米、土豆是其主產農作物,核桃是村里前些年發展的經濟林果。生態好、產業弱、增收不易是這個村子的現實狀況。
2019年初,針對當地山林面積廣、蜜源植物多的實際情況,在掛鉤幫扶單位的扶持下,向陽村引進了120箱良種蜜蜂,幫助村集體發展養殖蜜蜂,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加收入。同年蜜蜂規模便擴大到了300箱,蜂蜜銷售量達12.6萬元,78戶扶貧戶每戶分紅706元,有了經濟積累,全村第一次嘗到了蜂蜜的“甜”。
“由于缺少管理經驗和養殖技術,又沒有專人管理,加之去年的一場大雪,蜜蜂死了一多半,現在只剩100多箱了。”村黨總支副書記賀天發向進村開展巡察走訪的永勝縣委第二巡察組工作人員講述了養蜂遇到的問題。
了解到這一情況,巡察組隨即召開組務會,分析討論向陽村發展養殖蜜蜂的問題。
“養蜂一年就能從120箱發展到300群,說明向陽村的環境是很適合養蜂的。”
“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2.6萬元,說明這項產業是有前景的,應該支持發展。”
“馬上就入冬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強管理,剩余100多箱蜜蜂就難保了,先期40萬元的投資就要打‘水漂’。”
在巡察組的組務會上,大家紛紛發言,決定立即向鄉里反饋該問題,從而引起鄉黨委的重視,督促鄉里采取措施挽救,避免發生“蜂死巢空”情況。
“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決不能讓群眾的生活沒有了‘甜’。”在黨委辦公室,巡察組把這個情況反饋給了鄉黨委書記、副書記,并要求盡快拿出方案和措施,幫助向陽村解決養蜂困難,保住村民增收的希望。
很快,鄉里就制定出了務實管用的措施,指定一名鄉領導負責向陽村養蜂的事,聘請2名管理人員專職管理和飼養蜜蜂,購置必要的設施設備保護蜜蜂,協調縣里的蜂業公司派出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定期到村里進行指導。
巡察反饋問題精準,改進完善措施有效。有了專業的技術和管理作保障,向陽村的蜜蜂一天比一天活躍,村子里隨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勤勞的小精靈,房前屋后都能聽到那美妙的“嗡嗡”聲。村民們相信,來年的蜂蜜產量肯定能增加,大家都會嘗到更多的“甜”。(永勝縣紀委監委 謝劍超 張忠輝 || 責任編輯 李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