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底稿的編制內容包含哪些?什么是無關信訪件?哪些可以作為立行立改?……近日,在晉寧區“流動課堂”上,巡察辦干部針對具體問題,結合巡察工作規范和實戰經驗,對正在夕陽彝族鄉進駐的巡察組干部逐一解惑。
為及時有效破解“新抽調巡察干部業務生疏”“每輪巡察對象職能職責變化”“進駐后難于系統培訓”等難題,今年以來,晉寧區開設“流動課堂”,將巡察培訓搬到巡察進駐一線,根據授課對象特點,對準巡察重點環節,“訂單式”設計教學內容,開展“點穴式”教學,切實提升巡察干部履職能力。
巡察辦主任、副主任面對面同巡察組組長聽難題、看進度,結合各組實際,從如何有效開展談話走訪,如何精準區別山區村、民族村、涉礦村的監督重點,怎樣看政策落實好不好、基層黨組織行不行、干部擔當強不強,全方位、多角度闡述“巡什么”“怎么巡”,適時校準巡察方向和重點。
針對協調配合的各組副組長,巡察辦圍繞問題底稿和巡察報告的特點,結合各輪巡察的經驗,從收集資料、制稿謀篇、抓住重點環節等方面,通過正反案例相結合,詳細講述底稿“怎么制”、報告“怎樣寫”,嚴格把控問題表述的精準性。
“‘流動課堂’手把手教會我如何收集底稿支撐材料,解開了困擾我多天的難題,真是一場及時雨!”第一巡察組的小李感慨道。
“定制‘流動課堂’改變定點、定時、定班上大課的形式,以單獨定向、定崗、不定點開小灶的方式,把指導督導放在巡察一線,學用結合方能事半功倍。”巡察辦主要負責人表示,進駐后,組員帶著任務和實際遇到的難題去提問,巡察辦實地參與巡察組的談話、走訪等過程,帶著查找不足的初衷去解答,既提高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也能快速發現巡察中的梗阻問題,及時指導巡察組調整方向、找準政策依據,為提高巡察干部業務水平和巡察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晉寧區開展“流動課堂”10期,結對輔導30余人次,現場解決巡察組干部提出的問題50余個。(晉紀宣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