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加強對重點項目、重大資金、重要環節的監督檢查,看住國家資產、集體財產,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實踐中,江蘇省興化市紀委監委聚焦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持續開展專項整治,以強有力監督護航鄉村振興。
聚焦“靶心”開展精準監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目標任務,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監督重中之重。結合信訪舉報、日常監督、審查調查、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情況,加強分析研判,找準風險點位,細化監督清單,列出監督重點。聚焦鄉村振興項目實施、資金使用、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緊盯特殊困難和低收入群體,瞄準秸稈還田、地力保護、稻谷補貼及水產養殖保險補貼等問題易發多發領域,聚焦重點補貼項目、補貼對象、補貼標準、資金規模、發放形式等,對惠農惠民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進監督,做到項目清、情況明、數據準。發揮派駐機構“嵌入式”監督作用,圍繞重點部門、關鍵環節、項目落地等強化實時監督、跟進監督,督導推動農業農村、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圍繞“人、卡、項目、資金”等關鍵環節組織自查自糾,保障項目資金廉潔高效運行,推動各項惠農惠民措施落地落實。靶向糾治鄉村振興領域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服務群眾工作作風不實不嚴的問題,嚴肅查處影響鄉村振興政策落實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攥指成拳”凝聚監督合力。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督促農業農村、住建、民政、水利、財政、教育、醫療等部門對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細化責任清單,明確工作措施、序時進度、驗收標準,形成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責任體系。強化紀檢監察機關與職能部門橫向協作,建立單月報告、雙月調度、季度通報工作機制,及時掌握工作進展、共同會商階段重點、合力攻堅治理難點,壓實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屬地責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與農業農村、民政、財政等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多重數據定期交叉比對,對惠農惠民補貼發放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及時發現發放不到位、核減不及時等問題,深挖背后隱藏的腐敗問題,壓緊壓實部門監管責任,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堅持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密切協調配合,發揮紀檢監察、巡察、審計聯動監督作用,依托市委巡察部署安排,組織監督檢查室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微巡察”,將民生類項目建而不用、建而不管、重建輕管問題列入巡察重點,對涉農資金使用開展專項審計,深入排查是否存在虛報套取、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問題。探索完善“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采取片區協作、交叉互查等方式組建專項檢查組,緊盯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集體資產資源和小微權力運行,通過入戶走訪、實地查看、重點談話、查閱資料等方式,對照監督清單開展督查,著力破解基層紀檢監察機構不會監督、不善監督、監督效果不佳等問題。堅持監督下沉、力量下移,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對資源豐富、資金密集、資產規模較大、反映相對集中的行政村實施提級監督,保障惠農惠民政策有效落實、涉農資金有效使用、鄉村治理提質增效。
“時時鳴哨”構建長效機制。站在踐行“兩個維護”、推動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護航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對重點鄉鎮、村(社區)適時啟動鄉村振興“微調研”,深入排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鄉村振興政策落實方面問題,重點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水產養殖保險等涉農資金使用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研判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約談提醒。聚焦村莊環境整治、小型工程建設、強農富農政策落實、惠農惠民補貼發放等問題易發多發領域,緊盯項目審批、招標投標、工程建設、資金撥付、審核驗收等關鍵環節,完善廉潔預警和提醒機制,精準預防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發生。對群眾反映強烈、問題性質惡劣的問題線索進行掛牌督辦,深挖徹查政策落實不力、作風紀律松弛背后的貪污腐敗,對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對落實管黨治黨責任不力、制度缺失、監管缺位等問題,通過專題督辦、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等方式,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黨委政府發出預警,督促及時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著力構建“列出清單—專項督查—發現問題—追責問責—整改回訪”監督閉環,不斷鞏固深化專項整治成果,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各項政策落地落實。(江蘇省興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