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紀委監委通過組織參觀警示教育基地、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廉政家訪等多種方式,分級分類開展警示教育。圖為11月22日,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警示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謝航凱 攝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 把正向引導和反面警示結合起來,運用典型案例和身邊人身邊事開展警示教育。實踐中,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突出強化經常性紀律教育,結合查辦的典型案例,舉一反三、深入剖析、以案明紀,著力構建內容與形式全要素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貫通、懲治防全周期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常態化警示教育體系,促進干部引以為戒、醒悟知止。
做深做細警示教育這項長期性經常性基礎性工作
警示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杭州市紀委監委從理念思路、機制制度、方式方法三個方面切入,不斷豐富內容、拓寬渠道、創新形式,既突出典型案件的共性規律,又突出警示教育的領域地域行業特色。
一體貫通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警示教育在一體推進“三不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貫通作用。市紀委監委緊扣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領域地域行業的典型案例,通過公開通報案情、召開專題會議、組織主題活動、推動剖析堵漏、修復政治生態等方式,將警示教育工作貫通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全過程。如,在查處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邵劍明一案后,通過微信公眾號、廉政信息網公開通報案情,重點結合案件折射的行業性、領域性問題,撰寫案件剖析報告,拍攝制作專題警示教育片,在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動員部署會上公開播放,形成有力震懾。同時,督促市地鐵集團召開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組織)生活會,開展警示教育專題講座、重要崗位干部廉潔談話、廉情通報會等一系列警示教育主題活動,推動該集團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決策、黨委會議事規則等制度,加快行業性廉潔文化陣地建設。
省市區三級聯建紀法教育基地。紀法教育基地是集政治教育、黨性教育、紀法教育、廉潔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警示教育實體化場所,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杭州市將市南郊監獄作為紀法教育基地,以省市區三級聯建模式,有效整合紀檢監察、司法等單位紀法案例資源,形成警示教育分類菜單,面對參觀單位個性化、差別化教育需求,提供“點單式”紀法教育服務。如,以“地域、行業、職級”為關鍵詞,面向社會制定提供“6+X”警示教育菜單。“6”指六項常規教育活動,即重溫入黨誓詞、參觀常設展廳、聽取職務犯罪人員現身說法、觀看監獄實時監控、觀看特色警示教育片、參觀主題展廳;“X”指進行憲法宣誓、開展紀法講堂、簽訂廉潔承諾、舉辦廉潔黨課等自選教育內容。
共建共享警示教育資源庫。典型案例既是“教科書”又是“清醒劑”,案例是否充足鮮活,直接影響警示教育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市紀委監委深度挖掘案例資源,建立全市統一的警示案例資源庫和警示教育共享菜單,為實現教育資源統一、規范、高效調配打牢基礎。如,探索被留置人員廉潔教育訪談機制,圍繞違紀違法行為的“第一次”“關鍵點”“轉折點”“觸動點”精準開展訪談,通過采集留存相關圖文、視頻等不斷豐富警示教育素材;對留置案件全面梳理懺悔書、家書、獻言書、剖析報告、審理報告、黨紀政務處分、判決情況等相關資料,形成典型案例信息一覽表。又如,針對腐敗易發多發的年輕干部群體,以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為導向,在全市范圍內收集梳理年輕干部違紀違法案例,拍攝專題警示教育片、編撰出版教育讀本,剖析年輕干部群體面對的選擇、挑戰與困惑,通過對個案類案點評探討,重點突出紀法闡釋,不斷增強警示教育針對性、有效性。
創新打造全國性賽事品牌。舉辦賽事具有無可比擬的傳播力、影響力,能有效增強警示教育的感染力、穿透力,有助于激發社會各界關注參與警示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市紀委監委會同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社、浙江省紀委監委及屬地區縣,連續舉辦“玉琮杯”清廉微電影微視頻大賽、“藕花洲杯” 廉潔故事大賽、“錢潮杯”動漫清廉微作品大賽等,收到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量參賽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由真實案例改編而來。獲獎作品中,有的成為各大網站和媒體頭條的明星作品,有的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及相關網站、公眾號、抖音號等平臺展播,社會影響力和傳播面持續擴大。
構建警示教育資源立體展陳體系。市紀委監委堅持系統觀念,采用“線上+線下”協同的統籌構建方式,形成網站、微信、抖音、基地、雜志、電視欄目等“一網兩微雙號五陣地”的警示教育矩陣,將優秀警示教育資源在42家市級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地鐵公交視頻“清風同行”專欄、“清廉杭州”電視專欄及網站首頁視頻窗、機場火車站及高速服務區“清廉驛站”等平臺立體展陳,搭建起多元架構、內容豐富的市域廉政教育共享體系。如,杭州廉政網年均更新200余條審查調查類信息,“清廉杭州”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警示教育片,《廉政經緯》電視欄目深度剖析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各單位開展警示教育以及黨員干部日常學習提供了豐富教材。
認真檢視影響警示教育作用充分發揮主要因素
經過多年實踐,各級各部門對警示教育的意義、作用、方式等都有了一定認識,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但從宏觀環境看,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影響警示教育作用發揮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必須與時俱進加以解決。
形式固化和對象泛化的問題。在此次調研的問卷調查中,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當前警示教育最大的短板,是重說教、形式單一、受眾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當前,各級各部門開展警示教育,主要以觀看警示教育片、參加庭審旁聽、參觀紀法教育基地等方式為主,灌輸式教育占多數,區分受眾需求不夠精細,存在“一刀切”“一鍋煮”現象,分層分類開展針對性警示教育偏少。此外,當前對各單位如何開展警示教育還缺乏規范引導,有些單位一味突出現場感、儀式感,弱化了對警示教育內容針對性、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容易滋生形式主義。
問題導向和合理引導的問題。有的警示教育過于突出腐敗人員個人經歷和性格特征,將宣教重點放在貪腐的形式、數量等方面,沒有把重心放在剖析腐敗對個人事業、家庭幸福、政府公信力、黨和國家形象的破壞性、嚴重性上,沒有把重點放在“為什么會出現這類腐敗問題”“如何防止這類腐敗問題重演”的問題剖析和規律探索上,甚至個別宣傳報道過于故事化寫作,忽視了政治題材的嚴肅性,一味在標題設計和內容撰寫上求新求異,存在追求流量化、娛樂化、獵奇化的傾向。
警示教育效果評估難的問題。一些地方和單位雖然把開展警示教育納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的重要內容,但在落實層面上沒有明確突出黨委(黨組)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與組織、宣傳等部門之間缺乏聯動互動,削弱了警示教育的整體效果。在責任考評方面,警示教育效果缺乏可量化的評價機制,缺乏有效的衡量標準和反饋渠道,很難對警示教育開展效果不佳、導致問題重復發生的相關單位及責任人進行有效問責,往往是案發后再提出整改,沒有形成反饋管理監督的閉環機制。
著力提升警示教育針對性有效性和感染力穿透力
警示教育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有力抓手,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持續凈化政治生態的現實需要,是一體推進“三不腐”實現標本兼治題中應有之義。紀檢監察機關要把警示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創新方式方法、優化內容供給、完善反饋機制,不斷提升警示教育針對性有效性。
提高政治站位,嚴防形式主義。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強化對警示教育重大政治意義的思想認識。開展警示教育必須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剖析案件時必須深刻闡釋典型案件的危害性特別是政治危害性,挖掘深層次的政治根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政治角度吸取教訓,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審視、糾治警示教育開展過程中的形式主義,適時開展督導檢查,選擇典型案例公開通報,著力解決“警示教育開展轟轟烈烈、事后問效無動于衷”等問題。
發揮典型案例作用,用好“身邊人身邊事”。深度挖掘案例資源,用足用好反面典型“活教材”,持續釋放執紀執法必嚴的強烈信號。針對典型案件暴露出的問題,督促案發單位查漏補缺、建章立制,壓縮腐敗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堅決防止同類違紀違法行為在同一部門或同一崗位卷土重來、反復發生。注重突出警示教育的嚴肅性,紀檢監察機關到違紀違法黨員干部所在地方或單位黨委(黨組)宣布處分決定時,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抓住時機做好現場警示教育。要綜合運用教育方法,緊貼警示教育對象和內容實際需求,通過聽取職務犯罪人員懺悔演講、參觀警示教育基地、黨風廉政基礎教育、談話誡勉等方式,持續督促黨員干部自警自省,繃緊紀律這根弦。
注重協同聯動,推動形成工作閉環。完善黨委、紀檢監察機關、案發單位的協同機制,推廣“會議+警示”“剖析+堵漏”“回訪+關愛”閉合教育模式,有效銜接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委監督推動責任、案發單位整改責任,形成工作閉環。紀檢監察機關在案件查處之初,就要注意收集整理警示教育相關素材,剖析誘因、總結教訓、制定措施;在案件查處后,要認真組織發案單位召開黨支部宣布處分決定會、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警示教育會,向黨內公開有關案情,向社會公開整改情況;針對個案或類案呈現的特征,系統謀劃開展明紀、明法、明德、明責相關工作,將警示教育中的釋紀釋法環節融入黨內政治生活、黨校培訓、廉潔文化建設等工作。
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感染力穿透力。在鞏固深化傳統警示教育方式的基礎上,探索運用沉浸式、情景式、交互式、體驗式等手段開展警示教育,讓教育對象把自己擺進去、把情感擺進去,真正有所觸動。在警示教育活動開展中,要注重運用品牌效應,打造特色亮點平臺,提高社會知名度與參與度,加強警示教育、廉潔教育內容的宣傳推廣和二次傳播。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把受教育群體延伸到企業、學校及領導干部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持續擴大警示教育覆蓋面。
堅持效果導向,科學構建評價體系。圍繞警示教育開展頻次、開展質量、開展效果,構建科學的警示教育質量評價反饋機制,推動警示教育效果評價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在警示教育頻次方面,重點評估開展次數、覆蓋對象等因素;在警示教育質量方面,重點評估組織是否嚴密,內容是否緊貼實際,剖析是否深刻透徹,工作開展是否分級分類并且突出“關鍵少數”及重點崗位;在警示教育效果方面,重點看案發單位是否產生整體關聯性預防效果,建章立制是否科學完備。(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