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七月的嘉興南湖

發布時間:2023-07-07 14:10:15   來源: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

從歷史教科書和影視作品中很早時候就知道浙江的嘉興南湖,也無數次想象南湖的真實模樣。我曾三次來到浙江,每次都因為未能身臨南湖而自責,這回可算如愿以償。跟隨人流搭乘小渡輪前往,一路充滿向往與激動,仿佛置身于風雨飄搖、煙雨彌漫的歲月……不一會兒,渡輪便抵達湖心島,島上,亭臺閣榭、假山回廊,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停泊于小島東岸的那艘中共一大的紀念船——紅船。

七月的南湖湖畔芳草萋萋,恬靜迷人,湖波蕩漾,清風拂面。距今已102周年的紅船在青山綠水映襯之下顯得安詳、靜臥。時空變幻、穿越百年,瞬間讓我的情緒凝結成一腔莊嚴的敬畏——這是中國共產黨起航的地方,是開啟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起點。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 1964年4月5日,九旬長者董必武視察嘉興南湖,登上中共一大紀念船,神思飛越,感慨萬千,詩興頓起,揮毫題下詩句。這詩句字里行間散發出堅定理想信念的光芒,給人以矢志不渝、奮發向上的力量。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中國革命的領導人之一,董必武親歷了很多重大事件,深知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回首往事,觸景生情,讀罷訪蹤亭詩句,不禁使人追憶起1921年那個風云激蕩的歲月。

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等13位熱血青年胸懷拯救國家危難的豪情壯志,會集于繁華都市上海,共商建黨大業。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陰霾突襲,一次秘密的紅色集會被迫中止。未竟的事業初露曙光,建黨偉業豈能半途而廢。于是,一行人冒著生命危險,從上海分頭轉移,于8月2日先后抵達嘉興南湖。代表們以游湖為名登上游船,把船劃到僻靜的水域停泊,就在船艙里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首屆中央領導機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夕陽西下,湖水泛金波,游船緩緩靠岸,代表們悄悄下船,分散離開嘉興。

南湖所特有的煙雨蒼茫的氛圍,足以使人們生發跨越時間的思索:南湖紅船載著黨的囑咐和重托,在漫漫歲月長河上執著前行。中國歷史,就是在7月悄然無聲地掀開了新的篇章:一個偉大的政黨從此活躍在中華大地上,雖然僅有50多名黨員,但他們將革命的火種迅速播撒到全國。

南湖岸邊垂柳依依,撩起人們無邊的思緒;湖中水面波光粼粼,攪動人們心湖的波濤。在這艘寄托著中國前途命運的巨輪上,最初的共產黨人在披荊斬棘中用生命和鮮血造就了百折不撓的堅定理想。如今,中國共產黨已從中共一大時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如今的9800多萬名黨員。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真實的寫照,這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偉大力量!

走進南湖,身臨其境觀瞻紅船,只有短暫一瞬,卻給人帶來強烈震撼與深刻感悟。看今朝,憶往昔,令人心潮澎湃。正如1965年毛主席在井岡山上的時候揮筆寫下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紅船旁,展館前,黨旗招展。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會在紅船前駐足,在它的引航下駛向彼岸,終達所愿。(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 巖溫扁 || 責任編輯 宋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