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 | 以高質量監督護航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9-10 08:23:3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以高質量監督護航高質量發展

記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紀委紀律審查室副主任王巖

王巖在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子企業的紀檢監察一線工作已有14年。他以蹚水探路的勇氣,大膽探索監督新模式,扎牢織密監督網,持續壓減腐敗滋生空間;他牢記“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始終,用真情換真心,讓監督執紀有力度更有溫度;他堅持腳下有泥土,心中才有譜,凡事沖鋒在前、直面挑戰,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央企紀檢監察干部的忠誠干凈擔當。

蹚水探路,夯實監督力量

王巖常說,講政治是具體的、實踐的。2016年,他從中廣核工程公司剛調到中廣核新能源公司工作時,風電公司和太陽能公司整合為新能源公司還不久,公司各項業務還在高速發展階段,王巖在工作中感覺到,“上項目、做規模”是不少干部員工的慣性思維。在學習中,王巖不斷深入領會黨中央關于“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愛思考的他不斷琢磨起來,新能源公司怎樣高質量發展,紀檢監察干部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幾經討論和匯報,最終推動將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改革等落實情況納入紀委監督清單,通過采取動態跟蹤、逐項銷號等全周期管理模式,以有力政治監督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本企業落實見效。

監督不是紀委單打獨斗、更不是搞“盯人戰術”,而是要依靠體系的力量、依靠各方的協同。在新能源公司工作期間,王巖感觸尤為深刻。新能源公司下屬分公司、子公司30多家,員工7500多人,且大多分布在全國500多個一線場站工作,要怎樣實現監督有效覆蓋?時任紀檢工作部負責人的王巖想了兩個辦法。第一個是進一步讓職能監督形成合力。王巖推動建立職能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牽頭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將原本線條式、分散的監督模式轉變為由紀委牽頭、有關監督部門各司其職的“大監督”格局。“這樣一來,發現問題的渠道多了,監督信息也能共享,對基層也減少了重復檢查”,其他職能部門、基層單位的同志對這個做法都非常認可。第二個是發揮基層紀檢委員的作用。經過深入調研,王巖組織編制了公司紀檢委員監督工作手冊,并有計劃地組織基層紀檢委員到紀檢工作部協助開展專項監督工作,幫助基層紀檢委員提升履職能力,讓大家真切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基層紀檢委員發揮了很好的“探頭”作用,比如,某場站紀檢委員發現場站長向供應商借款情況后,主動向紀檢部門報告情況,促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王巖經常提醒自己,做監督工作的人,一定要眼里有光,善于發現問題,決不能熟視無睹。在新能源公司工作中,王巖了解到,有的基層分公司存在相對固定的本地工程承包商,本方員工和承包商員工往往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風險源,必須高度重視親清關系問題。為此,他組織與考核部門多次溝通,推動對各分公司的考核增加廉潔共建、親清合作的內容,將日常監督與年度考核相結合,通過壓實責任,構建起更加堅實的拒腐防變防線。

用心用情,提升監督質效

“與腐敗分子短兵相接,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強烈的擔當,是難以取得勝利的。”在十幾年工作中,王巖始終堅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堅決同歪風邪氣和腐敗現象斗爭到底。近5年以來,王巖先后組織核查100余件問題線索,辦理30余起案件,追回違紀所得2000余萬元,為國家挽回損失近1億元。

王巖始終以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件問題線索。2018年秋,王巖參加某項專案,案情復雜,線索匱乏,專案組多次面臨困難局面,王巖和專案組成員堅持化壓力為動力,從小切口入手,找到了案件突破口,查清了涉案人濫用職權干預收購業務整個事實。2020年春,王巖擔任集團某公司采購圍標案件主辦人。案件涉及金額巨大、時間跨度長達20余年、涉及人員眾多,查證難度巨大。王巖帶隊有條不紊地開展調查,帶領專案組成員一條條梳理過往采購記錄、橫向比對采購價格,歷時1個多月,最終從數百萬條采購記錄中找出線索,精準定位涉嫌行賄問題的線索。

“有人說,紀委就是辦案的、抓人的,我每每都會跟他們講,重大腐敗案件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時候我們要給審查對象講政策、給出路。讓犯錯的干部悔錯改錯,不再犯錯,才是我們工作的終極意義所在。”在處理某場站長駕駛場站車輛接送探親家屬問題時,王巖耐心細致向其宣貫公司的用車制度,讓其更充分地認識到錯誤所在和負面影響,并推動后勤管理部門制定統一的一線場站用車制度和費用標準。“‘小案’辦起來也不容易,但只要用心用力做好了,做到位了,都值得。”王巖如是說。

一線調研,察實情謀實招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王巖總是講:“腳下有土,心中有譜,沒到一線去看,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

在核查某案件時,王巖發現燃氣管道的真實長度是案件的關鍵。技術盡職調查報告和股東權益價值評估報告中的天然氣管網長度相差近100公里!但管道已經鋪設,真實長度的測量此時成了最大挑戰。怎么辦?王巖當機立斷:必須把真實數據測量出來!為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王巖和核查組的同志們一起,每天扛著笨重的設備走十幾公里的山路,與測量員一起測量管線,累了就靠山休息,餓了就蹲在路邊吃隨身帶的干糧。為加快推動案件辦結,他主動放棄中秋國慶假期,堅守在取證現場,最終獲取了最關鍵的真實管道數據,并作為案件最有力證據。以燃氣管道長度為切入點,王巖和核查組成員進一步深挖細查,實現了案件的重大突破。

在新能源公司紀委開展的某次監督檢查中,王巖和同事們發現,公司場站分布在大江南北,但統一配發的卻是薄款勞保服和勞保鞋,這些鞋服在南方區域場站適用,但在寒冷氣候時間長的北方區域場站,實用性就不強了。為此,王巖和同事們幾經努力,推動后勤部門解決勞保服“一刀切”問題,結合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提供真正適用、實用的勞保服裝,讓場站員工在工作期間能夠安心放心暖心。

十四載春秋,王巖始終以初心不改的赤誠、擔當實干的作風、百折不撓的斗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著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的錚錚誓言。由于長期在高壓狀態下超負荷工作,飲食休息不規律,王巖患上了嚴重的膽結石。但是,他從未因此停下工作的腳步,而是經常忍著疼痛,堅守崗位。同事們提醒他稍微休息一下,他總是笑著連聲應好,但只要手機一響、任務一到,他又立刻“滿血復活”,馬不停蹄忙碌起來。王巖坦言:“同事們都在加班加點,有的常年出差在外,有的甚至除夕夜都在辦案點度過。作為專案組組長,如果學不會跟組員一起趴‘雪窩子’,那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戰員。干紀檢監察工作,就是要多講奉獻,多作表率。”

王巖就是這樣一名政治、作風、能力各方面過硬的紀檢監察干部,他在辦成一件件正風肅紀反腐的“大事”“小事”中回應職工群眾關切,贏得了職工群眾的廣泛信任和大力支持。他雷厲風行、不辭辛勞,隨時保持戰斗姿態,積極準備奔赴新的戰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忠誠干凈擔當,以優異表現和突出業績得到廣泛認可和贊揚,無愧為對黨忠誠、愛企奉獻、擔當作為的中央企業紀檢監察干部的先進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