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 | “事關群眾利益,必須深挖細查” 記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廣西桂林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3-11-13 10:34:4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通過大數據篩查和實地走訪,雁山區發現漏發了周某某等13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臨時補貼,并及時予以補發;恭城瑤族自治縣發現雨露計劃補貼、脫貧人口縣域內穩定就業勞務補助等被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員領取,并及時將其追回……”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全市發現并督促糾正惠民惠農資金“跑冒滴漏”問題66個,追繳資金44萬余元,處置問題線索56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72人。

擦亮監督“探頭”,深挖腐敗問題。桂林市紀委監委立足主責主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9月,該市紀委監委被評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

打通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中梗阻”,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落實

“現在,油茶種植基地的項目資金已經全部撥付到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展程度等,我們可以通過公示欄清清楚楚地看到。”前不久,在興安縣的摩天嶺林場油茶種植基地內,基地負責人劉長遠向前來回訪的桂林市紀委監委干部分享了產業振興的好消息。

此前,桂林市紀委監委聯合興安縣紀委監委以“室地”聯動模式到摩天嶺林場油茶種植基地調研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落實情況,發現該油茶林項目未在規定時間完成種植目標。

“事關群眾利益,必須深挖細查。”桂林市紀委監委立即就該問題走訪了相關單位,發現縣財政資金困難和縣直相關部門不嚴不實的工作作風導致項目申報出現“中梗阻”。桂林市紀委監委立即督促興安縣紀委監委履行屬地責任,全程跟進監督整改落實情況。興安縣紀委監委及時對相關部門分管領導進行提醒談話,督促財政部門將項目資金撥付到位,同時要求林業部門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監管,及時溝通反饋項目申報信息,督促其保質保量完成項目任務。目前,該項目資金已全額撥付到位,油茶種植階段工作也全部完成,下一步,將按計劃進行撫育階段的管護。

為了保障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如期、順利推進,桂林市紀委監委認真梳理監督發現的共性、典型、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風、責任、制度原因,督促市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制定了《桂林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四公開”工作方案》,分階段公示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的數額、來源、批次、用途以及項目招投標、實施進展情況等。桂林市紀委監委定期與鄉村振興局會商研判監督重點、定期制發月度專項監督工作重點清單、定期召開月度工作會議研判監督情況,全力保障銜接資金項目落地落實。

與此同時,桂林市紀委監委從已查處的典型案例中深入分析鄉村振興領域的制度漏洞和易發問題,認真做好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資源縣委原書記韋紹藝曾在未經縣委班子會議研究討論的情況下,違規決策出資1000余萬元實施600畝有機蔬菜大棚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違規招投標、偷工減料、項目資金浪費等問題,最終其因多項違紀違法問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桂林市紀委監委一方面督促指導資源縣開展系列警示教育活動,讓黨員干部從中吸取教訓;另一方面以資源縣為試點探索建立了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研究決策制度,即擬申報入庫項目、資金項目實施計劃報縣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進行研究,并將研究結果上報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進行決策,在項目編制、實施、完成三個階段將相關情況在縣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進行通報,保障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順利實施。

探索“一室一專項”辦案模式,深挖細查違紀違法問題

全國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期間,桂林市委涉糧專項巡察發現該市第一、第三糧庫將幾千萬元的資金違規出借給民營企業用于經營活動,便將問題線索移交給桂林市紀委監委。

接到問題線索后,桂林市紀委監委立即安排負責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第十一審查調查室進行核查。

第十一審查調查室前往第一、第三糧庫進一步摸排,并對時任第一、第三糧庫主任曾貴良進行談話核實情況,發現曾貴良在2010年至2016年間,利用職務便利,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8620萬元借給其他公司使用,并從中謀取個人利益。

在核查過程中,細心的工作人員緊盯糧賬、循線深挖,發現糧庫在糧食存儲環節很可能存在違紀違法問題。在一份糧食入庫檢測數據登記冊中,工作人員發現2015年至2019年間,第一糧庫市級儲備玉米及早秈稻等多批次糧食輪出后未及時補庫或補庫量不夠,有超過四個月架空期,但有關材料中卻記載“滿庫”。

“根據相關規定,市級儲備糧的輪換補庫應當在儲備糧出庫后四個月內完成,空庫時間不得超過四個月,為什么多批次糧食作物輪出后,糧庫卻仍然‘滿庫’,請你解釋一下。”核查組工作人員開門見山,單刀直入。

“當時,我們是謊報滿倉,因為滿倉有保管費用,可以向市財政套取市級儲備糧保管補貼……”眼看著違紀違法問題已經暴露,曾貴良承認自己在任職桂林市第一、第三糧庫主任期間,以虛假輪換、違規空倉、以陳頂新等手段騙取財政補貼111.7萬余元。

經過進一步核查,核查組工作人員還挖出了曾貴良利用職務便利在糧庫工程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賄賂的違紀違法事實。最終,曾貴良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

“曾貴良案的深挖細查,得益于桂林市紀委監委‘一室一專項’的辦案模式。”桂林市紀委監委負責人介紹,“‘一室一專項’是指委機關14個部室結合信訪反映、巡察和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線索,每個室負責一個專項,深入查找群眾關注的焦點痛點堵點問題,全力查辦、糾正其背后的違紀違法問題。該模式打通了部門之間的貫通協作壁壘,推動實現了監督全覆蓋、辦案無禁區。”

量身定制崗位培訓“綜合套餐”,提升紀檢監察干部履職能力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對年輕干部來說,若要干好工作,就必須錘煉過硬的本領,扣牢講政治、守紀律、勇擔當的‘第一粒扣子’……”每年八九月份,桂林市紀委監委都會舉辦全市新入職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班,對新入職紀檢監察干部進行集中“充電”。

針對新入職紀檢監察干部業務不熟、經驗不足、底線意識不強等短板,桂林市紀委監委根據其崗位職能和工作性質,為其量身定制培訓計劃、方案和教材,同時通過搭建書記講堂、主任課堂、干部學堂、專家禮堂、青年會堂等平臺,在思想上“引”、工作上“教”、經驗上“傳”、業務上“導”,不斷增強其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

對于桂林市紀委監委的崗位培訓“綜合套餐”,第九審查調查室年輕干部蔣琴感受頗深。三年前,她還是一個只會打字作筆錄的辦案“小白”,在單位一系列的崗位培訓中,經過領導和同事們的精心指導,她逐漸進入工作狀態,成長為一名提筆能寫文章、開口能講對策、遇事能解難題、辦案雷厲風行、做人能守底線的優秀紀檢監察干部。

除了崗位培訓,晾曬比拼實績也是桂林市紀委監委促進干部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舉措。

“我們以‘一站雙長’基層治理模式為載體,在馬嶺鎮廣安村創新打造荔浦市村屯首個‘廉情驛站’……”

“駐桂林市自然資源局紀檢監察組在去年的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弱項短板……我組將正視這些問題和不足,認真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向先進紀檢監察組學習看齊……”

前不久,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工作“擂臺秀”上,各縣(市、區)紀委監委、市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及市紀委監委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上擂臺“曬”實績,一方面報告了工作,另一方面互相交流借鑒,并對一些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共同討論研究對策。這項舉措不僅督促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機構)提升業務能力,而且提高了全體紀檢監察干部干好工作的責任感。

“我們作為黨的‘紀律部隊’,不僅要有斗爭精神,更要有斗爭本領,要時刻保持求知若渴的學習心態,把學習、創新作為干好紀檢監察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課,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桂林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徐波說。(通訊員 曹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