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瀾滄江畔、在草甸湖泊,云龍多地陸續出現灰鶴的身影,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它們有的一枝獨秀,有的成群結隊,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輕舞漫步,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吸引了各地游客對著江畔拍攝“瀾滄江畔鶴起舞”的美景。
近年來,云龍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全縣水環境得到全面提升,瀾滄江流域生態綜合環境日益好轉,云龍縣成為越來越多候鳥的“驛站”和“家園”,各種鳥類在這里越冬覓食、繁衍生息,成為云龍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據悉,為進一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環境更好發展,縣紀委監委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作為監督執紀工作的重要內容,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監察清單,細化分解各項監督檢查重點內容,明確監督檢查主體和監督頻次,牽頭縣環境保護局、自然資源局、文化旅游局、應急管理局等環境保護部門,統籌黨風政風監督室、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監督力量,逐級壓緊壓實責任,以精準有效監督,為生態環境良好發展保駕護航。
云龍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紀委監委緊盯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督促有關部門出臺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工作方案和2022年“清河行動”實施方案,督促主管監管部門落實河(湖)長制,壓實縣鎮村組四級河湖管理保護政治責任,實施“一河(湖)一策”和“一河(湖)一檔”河長制管理,推進常態化開展巡河巡湖。針對鄉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填埋、植樹造林、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加大督導檢查力度,云龍縣境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縣生態環境局、縣文化和旅游局、縣鄉村振興局將保護與開發相結合,依托天池、瀾滄江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鄉村旅游發展得益于云龍縣的生態優勢,也得益于云龍縣實行河長制,不斷對天池、瀾滄江加大水土、河道治理,讓天池、瀾滄江環境更加優美秀麗。
為全力推動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到“有實”轉變,云龍縣在河道沿岸顯著位置設置河長制村民公約宣傳牌,同時,突出河湖聯防聯控、“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三項重點工作,夯實“一河(湖、庫、渠)一策”滾動修編、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美麗河湖創建、生態修復“四個基礎”,建立部門聯治、全民參與的河湖保護治理長效機制。
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湖泊革命”專項行動已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專項監督檢查57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21個,下發督辦整改通知1份,督辦整改問題4個。
“我們將持續鞏固深化‘湖泊革命’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以推行河長制責任落實為抓手,采取‘一月一調度、一月一檢查’的方式強化跟蹤監督,不定期開展‘回頭看’,確保生態環保責任落實,為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態新格局保駕護航。”(楊銀湘 || 責任編輯 李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