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用好本土資源 做實廉政教育

發布時間:2023-03-10 15:39:48   來源:曲靖市紀委監委

“片中都是熟悉的人、身邊的事,讓人警醒、深受教育,我將以案為鑒、舉一反三,強化自我約束,主動接受監督,時刻自重自省,嚴守廉潔底線。”日前,富源縣交通運輸局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集中觀看《水鄉濁流》警示教育片,并進行交流發言。

近年來,富源縣紀委監委堅持正面宣傳激勵與反面警示教育相結合,著力用好本土資源、創新傳播方式、豐富教育形式,有力增強廉潔文化的滲透力,讓廉政教育實起來活起來,持續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思想堤壩。

用好“活教材”。該縣紀委監委以本地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例為抓手,選取16起典型案例,編寫警示錄,讓案例“走出”卷宗,成為“活教材”。同時,拍攝制作《水鄉濁流》《守護扶貧資金》等警示教育片,在全縣各鄉鎮(街道)、縣直單位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警醒黨員干部,把“寫在紙上的教訓”變成“刻在心里的敬畏”。

用好教育陣地。該縣紀委監委把紅色景區打造成廉政教育課堂,推動廉政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入腦入心。依托白龍山紅軍戰斗遺址、海丹鐵索橋、民家閘門頭等紅色革命遺址,打造清廉文化旅游路線,讓黨員干部群眾在參觀中學習廉潔文化、接受廉政教育。在墨紅鎮普沖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廉政文化展廳,循環播放紅軍長征過富源“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紅色故事,宣傳革命先輩紀律嚴明的光榮傳統,將紅色基因、艱苦奮斗精神深植黨員干部心中。

深挖本土廉潔元素。該縣各級各部門結合當地實際,打造特色廉政文化教育品牌。后所鎮在楊家墳村打造鄉愁記憶館,融合了本土清廉文化、紅色資源、鄉賢文化、優良家風家訓等內容,在承載鄉愁回憶的同時,傳承清正廉潔、耕讀傳家、精勤荒戲等傳統美德。古敢水族鄉編寫“盼官廉”等20余首水族廉政山歌,經常性開展群眾廉政文化活動,不斷擴大廉政文化感染力、輻射面。

打造廉潔文化走廊。該縣紀委監委將本土紅色文化故事、優秀家規家訓、歷史上的清官廉吏以及黨員干部身邊的勤廉榜樣事跡等融入城市文化景觀建設,在縣城人流密集區域及各鄉鎮(街道)打造200余個各具特色的廉潔文化走廊,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洗禮。

“我們將持續創新廉政教育的形式和載體,盤活特色‘資源庫’,找準本地文化特色與廉潔文化的結合點,持續推出符合黨員干部群眾需求的廉潔文化作品,讓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李榮祥  萬達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