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紀委監委要在趕集那天到街上來接訪,主要受理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如果有要反映的問題可以在那天去反映……”在昌寧縣更戛鄉西米村,幾位群眾站在縣紀委監委接訪公告前討論著。
今年以來,昌寧縣紀委監委緊緊圍繞“清廉云南”建設昌寧行動要求,聚焦鄉村振興領域、惠民富民政策落實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采取“一公告、二設點、三入戶、四見面、五提質、六回訪”的形式深入基層,變坐等問題上門為主動上門找問題,做到矛盾在一線發現、糾紛在一線解決、協議在一線達成,把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
各接訪組在確定時間后,在接訪前5天圍繞紀檢監察機關信訪受理范圍,將接訪的時間、地點、范圍、聯系方式通過鄉鎮微信公眾號、張貼公告和各村組微信群等方式宣傳到位,讓群眾提前知曉舉報方式和舉報渠道,變“我要舉報”為“我會舉報”。接著,利用趕集日,合理設立接訪席、宣傳點進行接訪,現場接待來訪群眾,引導群眾正確表達合理訴求,實事求是反映問題。
“要深入到群眾中才能更好傾聽群眾聲音,接訪組深入村(社區)、小組、農戶家中走訪,坐群眾的‘熱板凳’,聽群眾的‘心里話’,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點對點答疑解惑,了解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處理群眾信訪反映問題,把信訪舉報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真正做到‘走基層、進村組、訪民情’。”該縣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介紹道。
“請問您有沒有發現村上發放低保時存在優親厚友的情況,村民小組集體資金的使用有沒有進行公示……”
這是接訪組向廉情監督員(監測員)了解情況時的一幕。為統籌運用基層監督力量,昌寧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廉情監督員(監測員)身處村社、人熟地熟的優勢,及時掌握各村組在鄉村振興、惠民富民、養老社保以及損害群眾利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把群眾呼聲帶上來、把監督措施落下去,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此外,為提升急難愁盼問題處置效率和質量,該縣紀委監委構建了問題線索快速分流機制,采取“訪+聽+判+轉”的方式,通過實地下訪,傾聽群眾訴求,找準癥結所在,做好預判處理,從源頭細化分流。及時對反映人進行回訪,聽取反映人意見和建議,做好答疑解惑,降低重信重訪發生率,用紀檢監察工作的溫度贏得群眾的滿意度。
今年以來,該縣紀檢監察機關共深入基層接訪群眾182人次,發放宣傳手冊8000余份,受理問題線索8件,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3個;處置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11件,立案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人,批評教育、談話提醒20人,通報曝光3期4人。
“心里裝著群眾,工作才不會偏航。我們將持續聚焦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深入基層,把群眾呼聲和需求作為第一信號,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楊月 楊恩航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