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幫我爹簽字領款時,發現誤工補助發放名冊上發放金額是3600元,但我爹實際只領了1500元。”2023年5月,紅河州瀘西縣舊城鎮黑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楊某某在開展監督走訪時,村民李某某的一席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再三詢問后,楊主任意識到,誤工補貼里可能暗藏“貓膩”。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逐一對誤工補助發放名冊上的農戶走訪后,發現不僅發放金額對不上,連從未務工的5名村民也赫然出現在名冊里,并發放了誤工補助6310元。
楊主任認為事關重大,立即向鎮紀委報告。舊城鎮紀委收到問題線索后,成立核查組進行初步核查。隨著調查的深入,事實逐漸浮出水面。黑舍村小組長李某,連續兩年共7次虛列誤工費套取資金29930元用于村小組日常開支。最終,李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遏制群眾身邊“微腐敗”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來,瀘西縣紀委監委認真運用好紅河州紀委監委制定出臺的《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的若干措施》,圍繞4個方面13條措施,結合瀘西縣實際,在規范化建設上下功夫,詳細明確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措施、任務清單、操作流程等內容,靶向破解“不敢監督、不會監督、不愿監督”難題。
鄉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瀘西縣紀委監委通過理順管理、薪酬、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機制,讓村務監督委員會說話有底氣、監督有硬氣、工作有權威。同時,按月梳理監督重點形成任務清單派發至村務監督委員會,督促村務監督委員會通過發送“預警提醒卡”大膽履職,監督情況實行月報制,對連續三個月問題“零報告”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約談提醒,對長期在位不在崗、出工不出力的嚴肅追責問責。
有了金剛鉆,才能攬好瓷器活。該縣紀委監委選聘87名村務監督專員協助抓好村級專項監督,選聘25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納入巡察人才庫交流學習。每年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讓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明白干什么和怎么干。
“失去監督,再小的權力也容易‘跑偏’‘越軌’。”瀘西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做實做細村務監督上下功夫,從民意反映中搜集線索、從民生項目中查找問題,切實治理規范“微權力”,嚴肅查處基層“微腐敗”。(馬娟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