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定,80歲以上經濟困難的老人才能享受國家高齡補貼,但是我們村50來歲的李某某卻可以領取補貼。”去年11月初,思茅區委第一巡察組在六順鎮炮掌山村走訪時聽到一件“怪事”。
“其中會不會存在冒領補貼的問題?”帶著疑問,巡察組決定前往李某某家一探究竟。
見到李某某時,她正在自家咖啡地里采摘咖啡。看她挎著大背簍,手腳靈活、敏捷自如地干著農活,巡察組工作人員怎么也無法將其與領取高齡補貼的老人聯系到一起。
“大姐,請問你今年幾歲?”巡察組組長上前詢問。
“你問的是哪個年齡?”誰知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年齡不就一個嗎?”巡察組工作人員更加迷惑。
李某某笑而不語,把巡察組一行帶回家中,并從家里翻出身份證,上面赫然寫著她是1930年出生的人。
在巡察組工作人員震驚之余,李某某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李某某自出生以來一直沒有辦理戶口,直到2013年第一次辦理身份證。拿到身份證后全家都傻眼了,本來她是1972年出生的,但是身份證上寫的卻是1930年,比實際年齡整整大了42歲。一開始,李某某一家覺得并不影響日常生活,都沒當回事,也就沒有去更正。
2016年,村里的人接二連三開始養羊,44歲的李某某也想跟著一起養。她興沖沖地到銀行辦理貸款,卻被告知年齡已超過60歲,不符合貸款條件。這時她才意識到,身份證上的年齡錯誤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
后來,李某某前往派出所更換身份證,卻因為不識字,更換身份證的材料一直有缺漏,加上村上到派出所距離較遠,她不會使用交通工具等原因,跑了兩三次都沒辦成,最后索性讓兒子去辦理養羊的貸款,更換身份證的事就擱置下來。
直到去年,卡里莫名多了一筆錢,李某某的兒子到村上一問,竟是高齡補貼。按照身份證上的年齡,她確實已經90多歲了。雖然這“高齡補貼”及時被叫停,但李某某的身份證卻一直未得到更正。
了解下來,村民反映的問題并非冒領補貼問題。但是巡察監督的落腳點就是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巡察組決定幫李某某變回“年輕人”。
巡察組和村里進一步核實情況后,督促鎮派出所、民政、社保等多個部門盡快幫李某某更改身份證信息。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向李某某的兒子提供更改身份證信息需要的材料明細,并一一告知說明。
更換身份證這天,巡察組早早來到派出所,現場跟蹤督辦。李某某按照要求提供身份證、戶口本,提交與同齡人的合照照片,村書記、小組長、李某某的大哥等相關人員做了筆錄,一切順利進行。
“大姐,馬上你就要年輕40多歲啦!”辦理妥當后,巡察組組長向李某某說道。
“是呀是呀,我做夢都沒想到,還能把年輕的身份證辦回來!一下子年輕了40多歲,還可以貸款養羊呢……”聽著李某某的話,大家都笑了起來。(思茅區紀委監委 李宏 肖品潔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