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份,豬肉市場價只是12元左右一市斤,供貨單位提供給學校的豬肉卻是25元一市斤,遠高于市場價。”日前,廣南縣委第三輪巡察第四巡察組對第三中學校開展常規巡察時,一份食堂食材采購清單引起了巡察組的注意。
帶著疑問,巡察組調取該縣教育體育局五月份下發的《市場詢價表》進行核驗。《市場詢價表》是縣教育體育局每月隨機抽調不同學校的老師,結合市場物價與相關供貨商開展詢價、議價,為縣域內學校制定的食堂食材價格參考表。各學校食堂購入食品的價格原則上均不能高于詢價表上的議定價格。
“涉及的錢雖不多,但這里面肯定有問題,得找相關人員把問題核實清楚。”巡察組核驗發現,該筆購買豬肉的交易價格高于詢價表兩倍。
“請介紹一下你們學校食堂食材是如何采購的?”巡察組找到食堂采購負責人周某了解情況。
“我們有固定的供貨商,一般是把菜品、數量提供給供貨商,然后參照縣教育體局每月下發的《市場詢價表》進行采購,高于詢價表的我們都不會要。”周某底氣十足地回答。
“那這份采購清單顯示你們學校高價購買豬肉,是怎么回事?”巡察組將食堂食材采購清單放到周某面前。
“這……”看到采購清單,周某一臉疑惑,立即聯系了財務人員和學校食材供貨商等相關人員,經過一番核實,終于弄清緣由。
原來,當時食材供貨商提供的供貨憑證上,將公斤錯寫成了市斤,而食堂采購負責人也沒有認真對照《市場詢價表》就進行了驗收,隨后財務人員在做賬過程中同樣沒有對單據進行認真審核,一連串的“疏忽大意”竟讓這筆交易順利走完了所有流程,最終在結算時,學校多支付供貨商648元。
次日,巡察組將立行立改通知書送達到該中學,并再次督促相關負責人加強食堂采購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堵塞制度漏洞,夯實食堂采購員、財務人員責任,杜絕此類問題再發生。供貨商也將學校多支付648元豬肉費用退回了學校賬戶,并將收款憑證交給了巡察組。
就這樣,食堂的“高價”肉事件終于塵埃落定。(廣南縣委第四巡察組 羅立高 || 責任編輯 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