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發布審查調查信息,楚雄州5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短短1天5人主動投案的背后,是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的持續震懾,相關制度規范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感召和思想教育的強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對腐敗問題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正風肅紀反腐,力度之大、成效之巨有目共睹。對于腐敗分子來說,認清形勢、盡早回頭,主動向組織說明問題才是唯一出路。對于紀檢監察機關來說,在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的同時,要不斷深化執紀理念,靈活把握政策和策略,通過集體提醒談話、警示教育大會等多種形式向違紀違法人員“喊話”,讓心存僥幸的違紀違法人員認清形勢、迷途知返。
持續正風肅紀高壓震懾,推動問題干部主動敬畏黨紀國法。要保持堅決懲治腐敗的高壓震懾,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部門和行業領域,突出重點削減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對公共資源交易、生態環保、國企等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持續強化“不敢”、知止態勢。堅持行受賄兩端發力,一起查、同遏制,有效壓縮“圍獵”與甘于被“圍獵”的空間,斬斷“圍獵”利益鏈,鏟除不正之風和腐敗滋長蔓延的土壤,充分彰顯紀檢監察機關不捂蓋子、敢于亮劍、徹查到底的強烈信號,讓更多有問題的干部放下僥幸、丟掉幻想,從害怕被查處的“不敢”走向敬畏黨和人民、敬畏黨紀國法的“不敢”。
堅持統籌運用紀法震懾和政策感召,推動問題干部主動說明問題。要讓問題干部主動投案,僅靠“霹靂手段”還不夠,還需要喚醒他們的“自知之明”,引導、督促問題干部有“案”投案、回頭是岸。要注重做實同級同類干部警示教育,注意區分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差異性,實現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做到精準施策、對癥下藥,靶向精準、打中痛點,讓教育對象思想上受警醒、靈魂上受觸動,利于促使相關人員認清問題、主動投案。除了呼吁問題干部“主動來、如實說、徹底退”,要深化以案說紀、說法、說德、說害、說責,用紀法震懾和政策感召“雙管齊下”,既給予涉案對象主動投案“臨門一腳”的勇氣,又及時為組織提供“拉一把”的挽救機會,也讓問題干部主動投案后感受到“一諾千金”的政策溫暖。
深化清廉建設,培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既要靠治標,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養文化,守住為政之本。深化標本兼治,夯實治本基礎,廉潔文化更是舉足輕重。要持續深化清廉建設,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重要內容、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任務抓好落實,挖掘整理廉情深刻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潔文化,廣泛播撒廉潔文化的種子,使清廉思想根植于從政者的每一寸肌膚,培育清廉的骨骼,培植官德,涵養民風,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推動“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境界升華,推動廉潔價值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持續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全面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馬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