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周圍很多人抽好煙、喝好酒、穿名牌、坐豪車、住別墅,我很羨慕。”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云南省文山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楊秀德嚴重違紀違法案細節。在虛榮與攀比心理驅使下,楊秀德的心態逐漸失衡,為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欲望,他開始收受紅包,面對工程老板的圍獵來者不拒,甚至一度為“爛尾樓”站臺撐腰,最終成了金錢的俘虜、人民的罪人,徹底讓自己的人生“爛了尾”。
當官發財兩條道。發財之道在市場、在商場,而不在官場,為什么有黨員干部總是想借手中權力來發財和發家致富?說到底還是權力觀出了問題。有的黨員干部把工作崗位和手中權力當作是自己應得,認為是自己寒窗苦讀、層層選拔考試、多年努力付出的結果,而忘記了組織對自己的培養、人民對自己的哺育,更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對組織、社會、人民、紀法沒有了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缺少應有的政治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沒有把當領導當作一種責任,而當作了一種特權,甚至把當領導當成人生贏家,以成功人士自居,自我膨脹、飄飄然,放棄了自我學習、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不加強黨員干部應有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政治覺悟、能力素質沒有隨著職務的升遷而得到提升,而是頭頂組織和人民信賴的光環,開始走歪門邪道,把撈取個人功名、獲取個人甚至家族利益當作奮斗目標,不惜凌駕于組織之上為所欲為,在紀法紅線上跳舞,最終跌入深淵,“進步曲”戛然而止。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走上領導崗位,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但更離不開組織和社會的教育與培養。黨員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更應該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更要珍惜組織和人民的信任,把服務人民當作頭等大事和第一要務,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工作崗位上履好職、盡好責。要審慎用好手中的權力,時刻牢記權力就是一把雙刃劍,依法依規行使,可以造福人民、造福社會;違規用權則必然損害公共利益、禍害國家、禍害人民、傷及自身。如果黨員干部一心只想當官發財,那心里便只有財,而沒有事;如果只想著錢,那心里肯定也就沒有民。試想,一個被物欲和私心雜念填滿內心的人,哪有時間、心思和精力為民著想、為民謀利?這樣的黨員干部于黨于國于民不但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和價值,而且禍國殃民,必須堅決清除。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永恒不變的追求。“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官。”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記住這一諄諄教誨,切莫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商品去換取好處、換取錢財,這貌似方便又快捷,不費吹灰之力,但其實只不過是一時的假象。近年來被查處的諸多案例無不證明,靠當官發財和靠發財當官都是靠不住、行不通的,中飽私囊、公權私用、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為黨紀國法所不容。黨員干部只有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換取群眾的幸福,把個人發展融入社會發展之中,方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而一旦忘記了肩負的職責與使命,不珍惜為黨和人民工作的機會,結局基本都是以“美好的人生爛了尾”為代價。對此,我們都當警醒。(景谷縣紀委監委 陶智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