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織密安全網!省財政廳強化國庫動態監管鞏固“清源行動”成果

發布時間:2023-12-13 18:06:48   來源:省財政廳 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

今年以來,省財政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清廉云南”建設部署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財政國庫基礎性、保障性功能,積極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化支付電子化改革、強化國庫動態監管,著力從源頭防范風險、堵塞漏洞、織密安全網,鞏固財政資金監管“清源行動”成果,為“清廉云南”建設作出財政貢獻。

突出“嚴”,織鐵網,構建資金運行全過程監控體系。省財政廳將財政資金監管“清源行動”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牢牢盯住資金分配使用的關鍵環節,充分利用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成果,積極構建運行高效、控制有力的財政資金運行監控體系。堅持既“全面覆蓋無死角”,又“重點突出抓關鍵”。扎實開展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將“清源行動”與專項行動結合起來,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將涉及民生保障、發展教育、基本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的4286個項目納入重點監控范圍,通過將監控規則嵌入信息系統,實現對重點項目的全流程監控,有效遏制不規范支出問題,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高效運行。推進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常態化。采取事前“紅燈”、事中“黃燈”和放行“綠燈”的方式,對所有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進行全面實時動態監控。對違反“紅燈”原則的,由系統進行阻斷;對違反“黃燈”原則的,預算單位可根據系統提示進行規范,也可以一鍵上傳附件資料提交財政審核,既保障了資金安全,又最大程度提高資金運行效率,為相關政策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實保障。

體現“實”,固長遠,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針對基層普遍存在的金融網點少、支付時間慢、運行效率低等現實問題,省財政廳按照“全省一盤棋”總體思路,嚴格遵循財政部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打通財政部門、人民銀行、代理銀行和預算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換渠道,在全省搭建縱向覆蓋省、市、縣、鄉四級財政,橫向覆蓋各級預算單位,業務逐步覆蓋政府預算資金、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和單位資金的國庫集中電子化支付管理體系。取消紙質憑證和單據流轉,全部依據電子指令辦理資金支付及清算,實現從“簽字畫押”到“電子簽章”、從“跑銀行”到“點鼠標”的變革。一方面,利用電子化手段將原來主要依靠單環節的人為安全控制,擴展為數道電子化“安全鎖”共同作用的立體“防護網”,解決了原來很多鄉鎮直接使用代理銀行網銀支付客戶端,一個人就可以獨立操作資金支付的風險隱患。另一方面,以統一的電子憑證庫為樞紐,建立橫聯縱通的信息交換高速通道,預算單位支付一次財政資金的平均時間由原來的4小時縮短為20分鐘,各級財政、人民銀行和代理銀行審核辦理財政資金業務平均時間節約70%以上,大幅提升了財政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效率。

聚焦“改”,抓落實,持續清理消化財政暫付款。按照“清源行動”要求,省財政廳重點針對違規將庫款和財政專戶資金出借周轉使用、財政暫付款規模過大且長期掛賬占用財政資金等問題,積極組織開展自查和復查工作,抓實抓牢問題整改,大幅壓減財政暫付性款項規模,有效降低基層財政運行風險。強化事前事中管控。充分運用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成果,按照“先有預算、后有指標、再有支出”的原則,實行“支出預算余額控制支出指標、支出指標余額控制資金支付”的控制機制,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嚴格控制無指標撥款,有效杜絕無預算、超預算撥款和違規出借財政資金等行為。實行“月監測,季通報”工作機制。加強財政暫付款監測預警,定期通報暫付款清理消化進展情況,進一步壓實問題整改責任,督促指導各地采取強有力的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動問題整改見行見效。建立健全跟蹤督促機制。按月督促指導各地“清源行動”自查和復查發現的問題整改,并深入重點地區開展實地督查,確保問題按期完成整改。自“清源行動”開展以來,全省財政暫付性款項規模較年初下降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