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承包35畝地,種雜交稻收入7萬多元,畝產量一年比一年高,水稻收割后種蠶豆,蠶豆藤還田明年種水稻,對米質相當好。”冬日暖陽下,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示范基地,一名種植戶正穿梭在蠶豆叢中,一邊嫻熟地采摘著成熟的豆莢一邊說道。
產業興則鄉村旺。大米是過橋米線的重要原料。作為云南美食名片過橋米線的發源地,近年來,蒙自市探索優化提升過橋米線產業,從原料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經營、銷售等環節以項目帶動,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米線產業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蒙自市紀委監委緊緊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政治監督,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制定完善《蒙自市促進過橋米線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意見》《品牌授權店管理辦法》《蒙自過橋米線綜合標準》等產業發展措施,全過程監督,護航過橋米線產業高質量發展。
“蒙自過橋米線原材料大米、雞肉、豬肉、菊花等都從蒙自銷出,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蒙自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該市紀委監委將過橋米線原材料生產種植養殖、惠民補貼保障落實、干部作風建設等情況作為鄉村振興領域專項監督的重點內容。
不久前,在開展對村巡察過程中,市委巡察組接到草壩鎮群眾反映未領到種糧補貼的問題。經過調查核實,由于農戶信息變更、外出務工等原因,信息無法及時核實,惠民補貼沒有及時發放到農戶。
“發出巡察建議書后,職能部門組建5個涉農惠農資金問題專項整治小組,對全市涉農惠農資金補貼發放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及時兌補。”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在督促整改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還牽頭開展財政惠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監督檢查,對13個市級部門和所有鄉鎮(街道)開展專項監督檢查79次,督促整改問題32個,推動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產業升級就要探索新的突破口。蒙自某食品公司聯合6家米線生產企業,建成日產100噸鮮米線、50噸鮮卷粉等產供銷一體化基地,形成集加工、包裝、倉儲、冷鏈運輸、冷藏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化”運營體系。同時,探索打造集“濕米線+凍干蔬菜+濃縮湯汁+熟肉制品”于一體的自熱方便米線產業鏈。
為保障過橋米線企業高質量發展,蒙自市紀委監委深化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探索“監督+服務”模式,派出紀檢監察干部擔任“駐企攀登員”,將監督“探頭”直通營商環境第一線,“零距離”收集問題線索,點對點服務企業助企紓困,以點帶面做實監督,以有力監督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清障護航。
“在蒙自過橋米線制作勞務品牌打造過程中,聚焦助企穩崗、就業創業、政務服務等關鍵環節,我們督促人社部門出實招、辦實事。”駐市人民檢察院紀檢監察組組長帶領相關工作人員自勞務品牌打造啟動起就嵌入監督,督促市人社局大力開展過橋米線制作專項能力提升、過橋米線直播帶貨、中式烹調師等各種培訓,大力促進技能人才成長,推動行業技能水平整體提升。
今年3月份,蒙自過橋米線實現首次出口。通過強化監督,職能部門服務更優,產業環境發展更優,群眾參與過橋米線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更強了、信心也更足了。(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