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強基行動”,大理白族自治州創新廉政教育模式和方式,啟動了“行走的廉政課”活動,在多部門的“鏈條式”聯動協作下,讓“行走的廉政課”“走”起來、“動”起來,推動廉潔文化“實”起來、“靚”起來。
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清風鑄初心、韶華擔使命”為主題開展了黨員干部同上一堂“行走的廉政課”的實踐活動,并同步舉行“金話筒”講師決賽。
來自祥云縣的“金話筒”講師以《王德三〈獄中遺書〉里的家國情懷》為題進行了授課,他說:“我是來自王德三烈士家鄉的一名講解員。作為講解員,我覺得有必要將革命先輩的偉大事跡傳揚開來。”
活動現場,從全州脫穎而出的15位“金話筒”講師緊扣“行走的廉政課”這一主題,以“黨性初心課”鞏固信仰根基,以“廉潔文化課”涵養清風正氣,以“警示教育課”筑牢廉政防線,并密切結合大理獨特的文化資源,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引,在激烈角逐中為廣大黨員干部講授了一堂蘊含著豐富廉潔元素、紅色元素、大理元素的現場課。
“今天既有大理照壁上的家風家訓故事,也有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事跡,還有發生在身邊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聽到了許多展示大理廉潔文化建設成效的好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聆聽。”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個個革命先烈,他們英勇抗爭、奮發作為,正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我們作為年輕一輩,要追尋紅色足跡,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才能在前進中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
現場觀眾被講師們的深情授課所打動,掌聲不斷。經過激烈角逐,漾濞縣、州公安局黨委、州紀委監委選送的“金話筒”講師分別斬獲大理州“金話筒”講師評選一等獎。
據悉,全州“行走的廉政課”精品課及“金話筒”講師評選活動共收到來自12縣(市)和州級各部門的113件參賽作品,其中精品課參賽作品61件、“金話筒”講師參賽作品52件。經評委會評選,最終15節精品課、15位“金話筒”講師脫穎而出,分別獲得獎項。
“行走的廉政課”實踐出了一條廉政教育的新路子和新方式,下一步,該州將持續深化新時代廉潔文化“強基行動”,深挖大理古代先賢、清官廉吏、文物古跡、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富礦”,提煉蘊含其中的廉潔元素,多維度解碼廉潔文化基因,傾力打造“行走的廉政課”品牌,推動以民為本的思想境界、清正廉潔的從政品德、崇儉戒奢的道德風尚、正氣嚴明的家風家訓、知行合一的行為美德在寓教于樂中被干部群眾所接受,讓清風正氣充盈蒼洱大地。(張洲 || 責任編輯 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