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主體身份材料不全面,違紀問題證據存在瑕疵。”“復印件沒有注明證據來源,沒有兩名提取人的簽字。”……近日,紅塔區北城街道紀工委書記的案頭上多了兩份“錯題本”——《案件質量問題清單》和《案件質量審理提示》。清單清晰明了地列明了相應案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錯在哪里,要怎么整改,一目了然。
為深挖影響案件辦理質效的根源,堵漏洞,促規范,今年以來,紅塔區紀委監委探索創新工作舉措,在日常評查、全面評查、專項評查等工作過程中,通過“錯誤提示+正向指導”,針對個性問題制定《案件質量問題清單》,針對共性問題梳理形成《案件質量審理提示》,并向辦案部門定期反饋,督促整改,提前“預錯”,精準“找錯”,高效“改錯”,有效“避錯”,不斷提升案件辦理質效。
據悉,《案件質量審理提示》主要圍繞主體身份、程序文書、事實定性等5類15個方面,貫穿線索處置、初核立案、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等案件辦理全流程,將事實證據、定性處理、程序手續、管理文書等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整理為“易錯點”,并明確規范標準,形成有實例參考、有標準可鑒的提示單,每季度下發給各辦案部門,供其參考學習。
針對日常評查、專項評查中發現的個案問題,則由案件審理室進行點對點反饋,向承辦部門開出《案件質量問題清單》,通過“個性化藥單”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按期“銷號”管理,督促舉一反三、查漏補缺。
“‘錯題本’及時發現和糾正個案辦理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對多發易發的共性質量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提醒幫助我們不斷加深印象、鞏固基礎、避免再犯。”洛河鄉紀委一名干部說道,之前由于對辦案流程不熟悉,常常被退回整改。現在,先對照“錯題本”有針對性地自查整改,“體檢”無誤后再移送審理,案件質量提高了不少。
找“錯題”只是第一步,改“錯題”才是關鍵。該區紀委監委每月召開案件質量通報會,“共享式”講解“錯題”,督促限期整改“銷號”;針對“個案錯題本”中的問題,則通過“一對一”交流、“小班制”集中輔導等方式,探討整改措施,逐條逐項修正“錯點”“錯項”,讓“案件錯題本”成為“質量提升記”。今年以來,紅塔區紀委監委共下發《案件質量審理提示》4本,《案件質量問題清單》46份,收集“錯題”104條。
此外,為了杜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該區紀委監委還在“當下改”與“長久治”上下功夫,配套編印《監督執紀工作手冊》《問題線索處置流程》等案件質量提升“工具書”;制發5項制度,建立完善的案件質量管理體系,從根源上減少“錯題”、規避“錯題”,推動“錯題本”實現“查找——整改——提升”的管理閉環。(付玉梅 徐瑩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