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緊緊團結在一起,感黨恩、聽黨話,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日前,玉龍縣“卡巴宣講團”成員與黎光村村民們盤腿坐在村口的核桃樹下,以黎明鄉風光絢麗的丹霞地貌、豐富獨特的傈僳族文化為切入點,用傈僳語宣講鄉村振興、人居環境等相關惠民政策,與鄉親們共話增收致富路。
今年以來,玉龍縣組建“清廉之聲”宣講團,來自各級各部門的宣講團成員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用平常話、百姓話,通過“小角度”“身邊事”宣講廉潔文化,將廉政教育從“關鍵少數”推向“絕大多數”,讓清廉之音更接地氣、更貼近群眾。
“我當村干部很多年了,感覺像今天這樣的進村宣講很有效果,講的是我們平常不注意的一些小事也會導致違紀違法釀成大錯,讓我深感震撼和警醒。”玉龍縣塔城鄉一名村委會干部由衷地說道。
宣講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村寨農家,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民生問題,以“院壩會”“火塘會”等形式,用少數民族語言開展家常話式宣講,利用“土教材”講活“大道理”,傳播黨的好聲音,弘揚新風正氣,讓清廉之聲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天這堂課指出了許多廉政風險點,給我們打了一次預防針。”縣發改局一名黨員干部聽完縣紀委監委廉政宣講后說道。
縣紀委監委宣講團立足職能職責,積極開展送“廉”到基層活動。鄉鎮紀委、派駐紀檢監察組結合各鄉鎮、聯系部門工作實際,圍繞黨風政風、家風建設等主題,引入廉政故事、警示教育片,有針對性地開展廉政宣講。通過關口前移、預警在先,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基層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截至目前,縣紀委監委共開展“清廉之聲”宣講50余場次。
此外,縣紀委監委還依托“互聯網+”清廉宣傳矩陣,充分挖掘當地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中的廉潔元素,制作了一批生動形象的廉潔文化新媒體宣傳作品,正面教育筑防線,負面教育強警戒,不斷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將富含廉潔元素的“源頭活水”轉化為教育資源,推動廉潔文化在基層落地生根。(舒慶梅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