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堅持“誰追責問責、誰認定容錯”原則落實分級容錯機制,推動追責問責與容錯糾錯同向發力。圖為近日,該市富陽區紀委監委干部對某項目責任落實情況是否符合容錯情形進行調查核實。盛亮亮 攝
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利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完善問責制度及程序,健全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問責提級審核、問責案件評查等制度,防止和糾正問責不力、問責泛化、“求快不求準”等問題。實踐中,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堅持“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工作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擰緊責任鏈條,精準穩慎做好問責工作,用問責倒逼真干事、推動真落實。
在實踐探索中認真落實精準規范要求
近年來,杭州市紀委監委堅持嚴字當頭,發揚斗爭精神,突出精準規范,著力推進問責工作可落地、強震懾、有實效。
在制度承接上,細化配套機制,完善問責依據。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突出制度設計,進一步細分領域、細化程序、明確流程,制定出臺《杭州市機關工作人員作風和效能問責辦法》《關于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切實加強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監管的意見》《杭州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開展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責問責審查調查工作實施辦法》等系列問責工作制度,為規范開展問責提供依據。突出責任清單化,結合加強對領導班子和“一把手”監督,細化量化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及其他班子成員履責內容,形成責任清單;對照黨建責任考核、執紀監督、巡視巡察等反饋問題,明確整改舉措和時限要求,形成問題清單,厘清主體責任的重點和邊界,確保責任追究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在問責實施上,突出精準規范,打準問責板子。嚴守政治方向,聚焦“兩個維護”首要任務,堅持把講政治貫穿問責工作始終,切實在督促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中發揮職能作用,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為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問責,充分發揮震懾效應和保障作用。嚴格責任追究,堅持權責一致、錯責相當原則,注重查清問題事實、結果事實、責任事實、因果事實,精準還原權力運行軌跡,分清決策責任、執行責任、監管責任,切實維護問責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嚴把容錯免責關口,明晰容錯免責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科學區分為公和為私、有禁和無禁、無意和有意的界限,為領導干部守正創新、擔當作為撐腰鼓勁;推行容錯免責備案機制,對照清單預判符合容錯免責適用情形的,可事前按照管理權限書面報備,備案材料作為實施容錯免責重要依據,推動容錯免責從“事后認定”到“事前備案”。
在監督把關上,深化預審聯審,把好問責標尺。制定提級預審機制,加強重點專項監督問責案件統籌把關,防止定性量紀畸輕畸重。建立多部門聯審機制,在市紀委常委會領導下,搭建集體會商平臺,由黨風政風監督、案件監督管理、案件審理等部門對重點問責案件進行過程跟蹤、全程互動。落實問責案件評議機制,將問責工作納入案件質量評價工作重點,全面加大對問責啟動、調查、決定、執行等環節的監督指導力度,實事求是深入查擺問題,不斷糾偏規范。
在結果運用上,堅持嚴管厚愛,放大問責效果。強化以案促改促治,堅持逢案必改,推進以案促改促治制度化、常態化。精準發力糾治思想認識偏差、權責脫節偏差、壓力傳導偏差,查找責任鏈條中的“梗阻點”“衰減點”,推動相關單位圍繞明責、履責、問責等方面和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審視制度漏洞、補齊制度短板。做實跟蹤管理,明確風險防范、跟蹤督辦、關心關愛、宣傳引導等配套機制,按照“誰問責誰回訪”原則,采取提前介入分析、加強紀律宣傳、跟蹤處分決定落實、深入談心談話等方式,針對性開展回訪教育。
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問責質效
調研發現,當前基層在精準規范實施問責過程中還存在偏差,主要表現在實施主體、責任認定、綜合效果等三個方面。在實施主體方面。一是對問責的科學內涵認識不足。一方面,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認識誤區,將“問責”和“追責”混為一談。另一方面,黨內問責和監察問責是問責制度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適用依據、適用對象、問責主體、問責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實踐中一些實施主體容易將“黨內問責”與“監察問責”相混淆。二是對問責的主體責任認識不足。雖然《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明確規定問責的主體包括黨委(黨組)、紀委及黨的工作機關,但實際工作中問責主體缺位和問責主體泛化的問題仍然存在。在責任認定方面。個別地方和單位在問責過程中存在簡單化、隨意化傾向,忽略了問責性質及過程的復雜性,未綜合考慮目的動機、責任性質、行為后果等因素。在綜合效果方面。一是在推進以案促改工作中,有的單位對發現的問題“一問了之”,未舉一反三去倒查制度設計、日常監管等方面漏洞,未落實長效防范機制,未能起到促進干部認識問題根源、加強源頭防范的作用。二是在開展容錯免責工作中,雖然容錯免責機制不斷細化健全,但在操作層面予以認定的免責案例不多,一些責任部門認為實施容錯免責存在一定風險,既怕因“不擔當、不作為”被問責,也怕因“亂作為”被問責,主動性不強。三是在優化被問責干部任用路徑中,一些單位忽視問責后的跟蹤回訪,未跟蹤了解被問責干部可能產生的消極心態,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問責后的管理;個別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對被問責干部在選用、考核等方面存在顧慮,挫傷了這些干部的積極性。
針對當前問責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杭州市紀委監委圍繞精準問責、容錯糾錯、激勵擔當作為等全周期環節持續用力,推動被問責黨員干部從畏服到敬服、從無為到敢為、從有錯到有為積極轉變。
在精準問責上下更大功夫。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壓緊壓實問責主體責任,健全問責聯審、提級預審和專項評議機制,對問責全流程環節精準界定,真正做到找準靶心、厘清責任、公平公正。一是問題要定準。堅持依規依紀依法和實事求是原則,對照問責情形,以“行為+后果”來判定失職失責問題,認真分析是否產生惡劣影響、造成嚴重后果、造成重大損失,堅決防止隨意降低問責門檻。推動黨內問責與監察問責、作風效能管理等貫通協調,特別是對于無法對應問責情形或達不到問責標準的失職失責行為,要慎用問責,更多地通過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方式推動問題整改。二是對象要找準。堅持權責一致、錯責相當原則,厘清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下級責任和上級責任之間的邊界。在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劃分上,堅持集體決定、分清責任,領導班子負有全面領導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員承擔重要領導責任。在下級責任和上級責任的劃分上,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要注重從自身找問題、查原因,按照權責統一原則,正確處理職能部門“誰主管、誰負責”和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關系,堅持實事求是,注重綜合效果,不得濫用“屬地原則”向下級黨組織和干部推卸責任。三是責任要認準。規范開展問責調查,明晰責任清單,從單位職能和領導干部崗位職責入手,準確判斷發生問責情形的責任歸屬。強化證據意識,梳理責任鏈條,綜合判斷事實證據、法規依據,分清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形成失職失責事實的完整證據鏈條,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依據充分、責任分明。綜合考慮主客觀因素,深入了解問題發生原因,結合情節、后果、影響、認錯態度及一貫表現,精準提出責任認定意見。四是量紀要精準。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失職失責行為準確定性,準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被問責干部心服口服。健全問責會商機制,通過分工協作、集體把關,對問責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考量,實現問責案件處理總體平衡。健全提級預審機制,對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敏感問題,以及涉及重要崗位領導干部的問責案件,由上一級紀委監委進行綜合審核把關。健全問責案件抽查核查機制,有針對性地調閱問責案卷,必要時開展實地復核,重點檢查定性是否準確、處理是否恰當,及時發現問責不精準問題。
在規范容錯糾錯上下更大功夫。在實施問責過程中,既要把“嚴”的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又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會同職能部門動態完善容錯細分類型,及時宣傳通報導向性案例,推動形成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良好氛圍。一是精準把握容錯免責范疇。容錯既不是“護短”也不是“溺愛”更不是“容罪”,必須把容錯免責的“底線”與“界限”劃分清楚,必須堅守法律底線、紀律底線、政策底線和道德底線,充分考慮基層干部在改革創新中遇到的困境、顧慮、期盼,研究制定完善容錯細化清單或情形,為銳意進取、敢作敢為的領導干部撐腰。二是嚴格規范容錯免責程序。全面推行容錯糾錯與追責問責同步啟動、同步調查、同步認定機制,建立規范化受理程序,對提出書面申請、展開調查核實、作出認定意見、書面反饋回復、公示公開、結果備案等每一環節,都必須有明確的受理機構、調查方式、處置規則、辦理時間及責任主體,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動態化評估,為能否容錯提供客觀、公正、翔實、可靠的論據,發揮好政策導向作用,增強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信心。三是健全容錯免責平衡機制。建立容錯裁定委員會或者聯席會議制度,由組織部門會同紀檢監察機關牽頭,政法、信訪、審計及其他具有問責職能的相關單位參加,共同研判是否適用容錯免責。對于涉及環保、審計、開發區等特定領域改革失誤,可以吸納該領域專家或第三方機構組成裁定機構,情況復雜的可以建立聽證會制度或邀請服務對象、利害關系人參加會商,保證免責的客觀性和公信力。
在干部使用管理上下更大功夫。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是更好促進事業發展,激勵干部增強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正確對待被問責干部,做好干部問責后的跟蹤管理,為被問責干部的正常使用發揮積極作用。一是糾正認識偏差。對待被問責干部,應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既要看失職失責的事實和后果,又要看認錯態度和工作表現,推動其改正錯誤、不斷提高。積極履行監督專責,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在考慮使用被問責干部時不戴“有色眼鏡”、不搞以偏概全。二是做實回訪工作。建立被問責干部結對幫扶制度,由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上級黨組織分管領導對被問責干部一對一幫帶,加強問責后的教育關懷,幫助制定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改進措施,進一步打開心結、提振精神。開展“暖心回訪”活動,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由相關紀檢監察機關對被問責干部定期回訪,重點了解問責決定執行情況,干部群眾對被問責干部的綜合評價,查看黨組織對被問責干部的關心關懷情況,精準掌握被問責干部的實際表現。三是推動大膽使用。對影響期滿、表現好的干部,符合條件的,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正常使用,積極為改過自新的干部重新選拔使用創造條件,推動有關黨組織對被問責干部有意交任務、壓擔子,引導其強化業務能力、提升工作實績。加強信息互通,與組織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召開工作交流會,評選“激勵有為”優秀案例,營造建功新時代、爭創新業績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局面。(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調研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