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邁開腿 “走”進群眾心里

發布時間:2024-07-16 09:44:21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步履不停歇,情深意更綿。“走”,不是簡單的腳步移動,而是駐村干部與群眾之間建立聯系、溝通情感、解決問題的橋梁。我在威信縣高田鄉鎢城村駐村的三百多個日夜里,通過不斷“走動”,離基層越來越近、與群眾越來越親、工作越做越實。

走穩基層第一步,扎根泥土,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剛到鎢城村報到時,村支書告訴我:“鎢城是高田鄉最大的村,平時村上任務會比較重,要和村委會配合好,一起開展好入戶工作。”帶著囑托,我跟著村委干部進行入戶走訪,先是重點走訪了40戶“三類對象”、69戶低收入戶、特困供養33戶,隨后利用人居環境整治、普法宣傳、防汛宣傳、道路交通安全、低保核查、選調生為民辦實項目等機會挨家挨戶上門,實現對全村在家群眾走訪全覆蓋。通過日常工作的開展,耐心聆聽村委干部與鄉親們的交流,我收集到了第一手資料,在今年五月完成了《鎢城村村情綜合報告》。基層是什么樣子,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走”在村道上,帶著“放大鏡”看村莊“風景”,才能識得基層“廬山真面目”。

走向尋常百姓家,傾聽心聲,做到“打成一片”。走進村民家中,通過與村民“面對面”“零距離”拉家常、聊生活,我擁有了做村民“知心人”“貼心人”的機會。“王大媽,你們家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現在有農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你帶好材料及時來村上我幫你申請。”“大爺,家里用的是自來水嗎?污水怎么處理?”“大姐,你家孩子今年高考,填報志愿有沒有什么疑問?”……只有把村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把工作做到他們心坎上,也只有把自己當作村民中一員,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才能成為村民的“自家人”。星光不負趕路人,越來越多的“走路步數”提升了我與鄉親們的“感情指數”,從最開始簡單生硬的問候,到現在的自然親近、無話不說。

走準民生焦點處,精確把脈,做到實招解困。剛來鎢城的我,在走訪過程中聽到村民抱怨村里不少窄路急彎沒有任何交通標識。針對這個情況,我同村社干部一起在窄路急彎處拉上反光條,安上路燈,為回家的村民“保駕護航”;也聯系本地小廠,讓需要在家照顧孩子的大哥大嫂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群眾的小事都是天大的事,我們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到村民意見較多、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聽實話、察實情,找到影響村民生產生活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走好政策執行的“最后一步”,鍥而不舍地推動解決村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我會繼續用好“走”這個群眾工作制勝“法寶”,不僅走入基層,還要深入基層,探尋民生所需,厚植扎根泥土的駐村情。(威信縣紀委監委  陳沖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