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香蕈朵朵 讓駐村更助村

發(fā)布時間:2024-07-17 10:20:32   來源:怒江州紀委監(jiān)委

一眨眼,我駐村將滿一年。聽著窗外的蟲鳴,回想駐村的日子,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一頭霧水到現(xiàn)在的坦然淡定,這是我從“駐村”到“駐心”的過程。

“小魯,咱們試驗田里的香蕈還有嗎?飯店想再訂購5斤。”

“小魯,你炒的這盤香蕈炒臘肉真的太好吃了,我要帶點回去給家人嘗嘗。”

……

看似尋常不過的語句,卻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不知不覺思緒就飄回剛到村里的時候。

作為剛到福貢縣紀委監(jiān)委的選調生,被派到鹿馬登鄉(xiāng)麻甲底村駐村時,因對地勢、生長環(huán)境等因素研判不足,我的第一個木耳種植試驗田以失敗告終,這讓我產(chǎn)生了挫敗感。但是轉念一想,事物的發(fā)展總是螺旋式曲折上升,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

“余書記,之前的木耳種植收益不明顯,是我研判不足,考慮不周,現(xiàn)在我又有個新想法,先來聽聽你的意見建議。”

“小魯,說來聽聽。”余書記放下手中的文件對我說道。

“馬上就要過春節(jié)了,我想利用這個假期到我的老家周邊了解一下哪些菌類適合在我們村種植。”

“好,我去和李支書商量一下。”

得到村支書與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后,今年春節(jié)放假期間,我到保山、德宏等地了解各種菌類,向當?shù)胤N植戶咨詢各種菌類的名稱、生長條件、生長周期、價格等,了解清楚后,我馬不停蹄回到了村里。

“李支書,余書記,從地勢、溫度、濕度、光照、價格等綜合情況來看,我認為香蕈是最適合我們村種植的菌類。”

“小魯,你的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嘛,需要什么你可以跟我們說,我們全力支持你。”李支書拍著我的肩膀說道。

村“兩委”研究后,決定拿出一部分村集體資金,盤活閑置的土地資源來開展香蕈種植試驗,并鼓勵部分黨員示范種植,為村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探索新路子。

土地協(xié)調、大棚搭建、菌棒購買、灌溉裝置架設……做好了一系列準備工作,4月份我們的香蕈種植試驗田便開始運作,從種植到成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人細心管護,半個月后產(chǎn)出第一批香蕈,按照1公斤40元的價格出售,第一輪采收后收益是1000余元。

“小魯,看來這個香蕈很喜歡待在我們村嘛。”看著李支書開心的笑臉,自己很欣慰,也明白了只有把村民當作親人,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自己融入麻甲底村這個大家庭,才能和群眾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除了在街天售賣以外,我還與村干部主動到周邊的餐飲店洽談,實現(xiàn)了長期供貨。經(jīng)過一番努力,試驗田里的香蕈開始供不應求,村里有意愿種植的農(nóng)戶越來越多,周邊的村干部也開始來咨詢香蕈種植事宜。截至目前,香蕈總產(chǎn)值已超過種植成本,除村集體種植的400個菌包外,村里的5戶農(nóng)戶也種植了80余個菌包。

香蕈種植漸漸撐起了村里的“錢袋子”,也豐富了群眾的“菜桌子”,我的一切努力迎來了曙光。今后,我將繼續(xù)以一名紀檢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根扎到泥土里,當好鄉(xiāng)村振興“追夢人”,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魯東興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