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人生最貴是廉潔

發布時間:2024-08-20 09:28:15   來源:文山州紀委監委

家鄉老屋臨街房間窗口對外,曾經開過小賣部,打開置放在窗下作為“收銀臺”的木桌抽屜,塵封的記憶隨著陳年木香浮游而至,我憶起了一個關于祖母的故事,一個關于廉潔的故事。

趕集日總是忙碌緊張的,小賣部的窗前常常擠滿了人。某個趕集日的傍晚,終于送走了最后一波顧客,祖母發現在“收銀臺”的角落有一個五色小包,應該是某個顧客在推擠中不慎落下的。

祖母吩咐我找了塊大大的紙板,寫了“失物招領”幾個字掛在窗外,又把那五色小包收在“收銀臺”的抽屜里,囑咐我守著小賣部,如果有人來問,說對了丟失物品的特征才能將小包交還。

我坐在小賣部東張西望,不一會就被那五色小包給吸引了。那是個用五彩的碎布手工綴縫成的漂亮小包,打開里面一看,除了九元三角錢,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一對紅色塑料耳環,在夕陽的照耀下閃射著寶石般璀璨的光芒。我喜歡極了,悄悄把耳環拿出來,扣在自己的耳朵上對著鏡子左顧右盼,私心一起,就悄悄裝到兜里,以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據為己有。

晚上祖母準備關窗,得知沒人認領,就拿出小包來查看,發現耳環不見了。她神色凝重地追問,我不得不承認是我拿走了里面的耳環。她拉開椅子示意我坐下,語重心長地批評我:“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拿,這是我們做人的原則,如果我們不問自取,那它的主人該有傷心啊。”

我羞愧地低下了頭,鄭重地把耳環還回小包中。

第二天早晨,一位姐姐來認領失物,說對了小包的特征和里面所裝的東西,我把小包遞給她,她連聲道謝,拿著小包開心地離開了。

祖母的教誨,沒有訓規、沒有籍本,她只是以這種最樸素最真摯的語言,耳提面命、反復叮囑,督促著我一再思考、認真反省,讓我從具體事中明白了“不問自取是為竊”的廉潔道理。這些道理正是長輩們一代代傳承,又歷經滄桑之后,融合自己的理性認知形成的精神財富,是長期積淀的智慧瑰寶,影響著家庭每個成員的行為舉止。

人生最貴是廉潔。代代相傳的不僅僅是家庭財產和社會地位,更應該是整個家庭的精神風貌?,F在,這支傳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汲取祖母的清正廉潔之思,教育下一代恪守自律自愛自控底線,作為承上啟下的我,任重道遠。(硯山縣紀委監委  王敏超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