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道,字顯卿,其先陳留(今屬開封市祥符區)人,后遷居大名,元世祖忽必烈賢臣名將之一。在至元十年(1273年)至大德二年(1298年)間,曾任大理巡行勸農使、臨安廣西道宣撫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陜西行臺御史、云南行省參政。張立道忠勇剛毅,為政清廉,體恤民生,穩定邊疆,尤其為推動云南農業和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平定叛亂
至元八年(1271),云南政局動蕩,三十七部都元帥寶合丁企圖割據云南,與王府尚書闊闊帶沆瀣一氣,密謀篡奪王位。寶合丁設宴置毒酒,欲害死云南王忽哥赤,并重金賄賂王府官員,以防陰謀敗露。張立道驚聞此事,急赴王府營救云南王。當他沖到王府,忽哥赤已飲下毒酒,無法言語。是夜,忽哥赤薨逝,寶合丁奪取王位。
營救計劃失敗后,張立道密邀13名俠士,準備討伐寶合丁。眾人歃血為盟,推舉一人到京師請求朝廷平定云南叛亂。張立道幾經周折,突破重重險阻,最終配合朝廷派遣的御史大夫博羅歡查清了寶合丁奪位篡權的暴行,處死了寶合丁、闊闊帶和王府收受寶合丁賄賂的所有官員。
叛亂平息后,張立道奉詔入朝,忽必烈深受感動,把張立道留在了朝廷。
外交勸降
至元二十七年(1290),在元朝與安南(今越南北部)發生多次軍事摩擦和局部戰爭,忽必烈不甘戰爭失利,準備興兵討伐安南的情況下,張立道受命出使安南。張立道義正詞嚴,歷數安南不服元朝管轄的罪行,向安南王子陳日燇講明:“元朝有廣大疆域、強勢之兵做后盾,若再起戰火,恐怕你們只能逃到海里去。若海島之人乘機進攻安南,你們糧少兵疲,必然屈服。”同時指出,“我們皇上對你們恩德甚厚,你們竟然不派使臣向皇上謝罪,反而舉兵對抗。你們已經大禍將至!”
經張立道陳述利害,陳日燇跪拜于地,淚流滿面地說:“公之言良是也……天子使公來,必能活我。”陳日燇拿出奇珍異寶,想行賄賂。張立道忠心為國,不為所動,一概拒絕,態度堅決地要求陳日燇入朝謝罪。經過這次外交活動,安南國照例每年向元朝稱臣納貢。
興修水利
至元十年(1273),朝廷封張立道為巡行勸農使,以期推動云南農業發展。張立道跋山涉水,不辭勞苦,對昆明等地的地形進行實地考察。彼時,由于昆明東北以盤龍江為主要水系及西南唯一的出水口——??谂c螳螂川河道淤塞,每逢雨季就給滇池周圍帶來嚴重水患,百姓苦不堪言。張立道親率兩千民工,鑿開海口石龍壩,疏浚河道,泄去為害多年的洪水,又修建了3座節制閘,有效避免了雨季洪水為災、冬季河水枯干的現象,把萬頃沼澤地變成了肥沃良田。
在興修水利、屯田墾荒的同時,張立道把自己“勸農使”的職責發揮得相當到位。張立道得知云南百姓雖已采桑養蠶,但不懂技術、收益甚微,便組織人員教授技術要領。民眾掌握養殖經驗后,獲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对贰酚涊d:“收利十倍于舊,云南之人由是富庶”。
發展教育
張立道憑借勸農治水之功,再獲重任。至元十五年(1278),任云南中慶路總管,開始大力發展教育。他建立孔廟,設置學堂,勸士人子弟讀書上學,并聘請賢達人士作老師,每年都率領學生到孔廟拜祭孔子。在張立道的倡導推動下,當地人人都講禮讓,社會風尚日趨向好。
至元二十二年(1285),張立道“遷臨安(今云南通??h東北五里)廣西道軍民宣撫使”,掌管兩地軍政要事。張立道赴任后,又一次大規模發展教育,依照曲阜孔廟的規制,在建水(今紅河州建水縣)興建了文廟。建水文廟現存規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僅次于曲阜孔廟。
張立道任宣撫使期間,清明吏治、教化鄉民,大力推動社會發展?!对贰酚涊d,張立道在署衙“書清白之訓,以警貪墨,風化大行”。不難發現,張立道是一位既重視發展教育,又注重廉政警示的清官好官。
鞠躬盡瘁
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皇帝派張立道巡視兩浙,不久再授任四川南道宣慰使,后又調任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這位文治武功的重臣扛起了朝廷賦予的巡視巡察、監察地方官員的重任。
大德二年(1298),朝廷急需一位熟悉云南省情、老成持重、政績卓著的賢臣輔佐梁王鎮守云南。張立道躊躇滿志,再赴云南,任行省參政,許是年高體弱,張立道在任一個月就去世了。
張立道在云南為官長達20多年,鞠躬盡瘁,功績卓著,深得當地百姓擁護愛戴。他死后,人們在鄯闡(今昆明市)城西修建了祠堂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張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