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巴桑卓瑪(前排中)在自己捐贈的圖書室與孩子們合影。王宗迪 攝
“目前,全州新一輪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對此項工作的牽頭單位開展專項監督,具體的任務分工和監督事項已分發給大家……”12月2日早上一上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紀委監委駐州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巴桑卓瑪就和同事們一起研究下一步的派駐監督工作。從事派駐監督工作2年,巴桑卓瑪對駐在單位的有關情況已經十分熟悉。
進入紀檢監察系統之前,巴桑卓瑪先后在石渠縣中學、石渠縣人民檢察院、甘孜州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當地各民族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2017年底,40歲的巴桑卓瑪從甘孜州人民檢察院轉隸到州紀委監委,先后從事信訪、派駐監督等工作。工作中,她努力當好黨和群眾的紐帶,既嚴格執紀執法,又幫助各族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索羅梅朵”。
索羅梅朵,是甘孜藏族群眾對盛開紅色花朵的紅景天的愛稱。這種珍稀藥用植物植根深固、秉性堅貞、迎風傲雪、生命力極強。巴桑卓瑪像植根雪域高原的索羅梅朵一樣,堅守在甘孜大地上,她用自己的擔當作為,守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今年9月,巴桑卓瑪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讓各族群眾真切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
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紀檢監察機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信訪室工作4年,巴桑卓瑪用真心、耐心、細心真誠接待每一名來訪群眾,共受理信訪舉報1668件,讓各族群眾真切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有一次,一名藏族老人從德格縣白埡鄉日火村輾轉來到州紀委監委信訪室,抓住巴桑卓瑪的手,情緒激動地反映:“我們村里各項補貼發放、村級集體資金使用等情況從不公開,村黨支部書記利用職權給他的親戚朋友謀好處,我們普通村民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巴桑卓瑪一邊耐心傾聽老人訴說,一邊詳細記錄老人反映的問題,并用通俗的語言向老人講解了與其反映問題有關的紀法條款。
送走老人后,巴桑卓瑪立即整理好相關資料,在按程序報批后,按照管理權限將該信訪件轉給了德格縣紀委監委。為了讓老人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她通過電話、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與德格縣紀委監委保持密切溝通,跟蹤督促該信訪件辦理。經德格縣紀委監委核查,老人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日火村黨支部書記存在優親厚友問題,此外,該村還存在財務收支、惠民補貼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的問題。德格縣紀委監委在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村干部的同時,督促該村將近年的村務、財務進行梳理和公開,并組織召開村民大會,對村民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解釋說明。
“我們關心的問題解釋清楚了,心氣也就順了,大家伙兒的勁兒就能往一處使。”村民們說,該信訪件的妥善處理,不僅讓村民們感受到了公平正義,更修復了干群關系,村民之間的相處也更和諧了。
后來,巴桑卓瑪前往日火村對信訪件處理情況開展“回頭看”,當時反映問題的老人拉著她的手連連道謝:“現在村務公開得清清楚楚,各項補貼領取情況一目了然,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直達家家戶戶,我們都要踏踏實實地跟黨走、過好日子!”
做好信訪舉報這項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
巴桑卓瑪常說:“我們既要通過信訪渠道收集問題線索,又要摸清群眾的愿望和訴求,并妥善處置。做好信訪舉報這項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9年的一天,一名來自瀘定縣的阿婆走進巴桑卓瑪的辦公室,反映村里灌溉水渠規劃不合理導致她家承包地無法灌溉,之前她曾多次向鎮黨委、政府反映該情況但都沒有處理結果,所以阿婆懷疑是鎮村干部在故意針對她,遂到州紀委監委信訪室反映問題。溝通過程中,巴桑卓瑪得知阿婆生活很困難,為了節省交通費而搭乘過路汽車前來上訪。送阿婆離開時,巴桑卓瑪從口袋里掏出100元錢,塞到阿婆手中,關切地說:“這錢給您做返程車費,路上小心點兒。”阿婆愣住了,眼中泛起淚花,嘴里不停說著感謝的話。
在巴桑卓瑪的協調督促下,瀘定縣紀委監委立即派員對該信訪件進行核查,并未發現阿婆所說的鎮村干部故意針對她的情況。瀘定縣紀委監委干部專程到阿婆家,一方面將核查結果告知阿婆,并與鎮村干部一同為其解釋灌溉水渠規劃的依據和理由;另一方面,為阿婆協調用相鄰地塊的灌溉水渠進行灌溉。經過鎮村干部的耐心解釋和協調,阿婆多年的心結解開了,灌溉用水問題也解決了,她連連稱贊:“現在的干部不僅為群眾辦實事,解釋工作也細心周到。”
后來,阿婆提著自己精心釀制的野果汁,再次來到州紀委監委信訪室找到巴桑卓瑪,滿臉笑意地要送給她。基于工作紀律,巴桑卓瑪婉拒了阿婆的好意。“雖然沒收阿婆的野果汁,但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干部群眾間的信任與情誼。”每當想起這件事,巴桑卓瑪都倍感溫暖。
2022年,巴桑卓瑪調任甘孜州紀委監委駐州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她迅速熟悉被監督部門(單位)工作情況,和同事們一道對統戰、宗教、民族團結等工作開展了5輪次的監督檢查,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30多個,給予紀律處分5人,有力解決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難題,維護了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做好派駐監督工作的同時,巴桑卓瑪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積極為被監督部門(單位)黨員干部講授廉政黨課,幫助他們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也讓民族團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講課過程中,巴桑卓瑪常說:“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廉潔奉公,都是在為民族團結添磚加瓦。只有我們自身清正廉潔,才能贏得群眾信任,才能更好地團結各族人民共同發展。”
秉持桑梓之情回報鄉里
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巴桑卓瑪秉持桑梓之情回報鄉里,讓“走團結之路,開幸福之花”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家鄉人民,尤其是家鄉的孩子們心中。
在平均海拔4520米的石渠縣真達鄉,有一個名叫更思的藏族村寨,那里是巴桑卓瑪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村里鄉親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少鄉親的揪心事。作為村里最早走出去的大學生之一,巴桑卓瑪常常利用假期回到更思村為孩子們輔導功課。幾年下來,她已經教出了40多名“學生”。為了解決孩子們補習功課的場所問題,2020年,巴桑卓瑪籌集資金在村里修建了70多平方米的學習室和50多平方米的圖書室。看到有的孩子缺乏學習資料、缺少換洗衣物,她便積極向同事、朋友、親戚尋求幫助,目前已募集300余本圖書和100多套衣服。
鄉親們向巴桑卓瑪表達謝意,她總是謙虛地說:“我從農牧民子女成長為國家干部,離不開父老鄉親的關愛支持,離不開黨的教育培養,為鄉親們做一些事,是應該的,我感到很幸福。”
溫婉嫻靜的巴桑卓瑪,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總是像男人一樣沖在前面。2022年9月5日,瀘定縣突發6.8級強烈地震,震中磨西鎮山體塌方、交通受阻,很多村組房屋坍塌、村民失聯。州抗震救災指揮部發出志愿服務號召后,巴桑卓瑪主動請纓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要讓受災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的決心,讓大家感受到紀委監委就在身邊、清風正氣就在身邊。”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期間,巴桑卓瑪始終堅守一線,累計登記受損房屋500多戶、收集訴求500多條、疏導群眾1000余人次。(通訊員 甘超 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