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投資20萬元,以‘村集體公司+企業’的模式組建起了集大米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供產銷售鏈,同時將加工產生的碎米和米糠用于生豬養殖。如果模式可行,有望爭取資金再重新選址規劃建一個生豬養殖基地。”
近日,大關縣紀委監委鄉村振興專項督查組來到翠華鎮永康村,面對工作人員的詢問,該村第一書記信心滿滿地說道。
村集體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大關縣紀委監委將村集體經濟情況作為鄉村振興專項督查重點內容,緊盯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資金使用、群眾增收等落實情況開展靶向監督,以有力監督執紀護航村級集體經濟在“陽光”下發展壯大。
“村里有什么集體項目您都清楚嗎?財務收支情況都在哪里公示?”
“村干部在集體項目中有無優親厚友、吃拿卡要等問題?”
……
為全面掌握村集體經濟總體情況,該縣紀委監委專項督查組持續下沉村組一線,重點檢查各村集體經濟項目是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任務、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存在套取挪用、是否存在大量閑置等問題,嚴查村干部在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吃拿卡要”、截留挪用等違紀違法行為,對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失職失責等情形一律嚴肅問責,并通過“一周一報告、一月一晾曬,一季一考評”的方式跟進督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運行。
該縣紀委監委充分利用鄉、村兩級紀檢監察力量,采取“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模式,盯緊村級“一把手”“關鍵少數”,以及村集體經濟項目立項審批、資金撥付、產業發展等重要環節開展日常監督,常態掌握村級集體經濟“家底”,對歷史遺留欠賬未回收等問題開展實時跟蹤督促,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處理。
此外,該縣通過公眾號開設舉報專欄、公布舉報熱線、教授使用“監督一點通”平臺等方式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并督促鎮政府強化各村(社區)財務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力度,為村集體“錢袋子”最后的“守門人”“強筋壯骨”。
去年以來,大關縣紀委監委共檢查村集體經濟項目102個,走訪群眾390余人次,共發現問題67個,已推動整改完成59個。下一步,將繼續聚焦“民之所盼”,緊盯村集體經濟資金撥付、村級事務公開等關鍵環節強化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健全完善村級財務支出審批、重大事項議事程序等制度,不斷激活村集體資產增收“活水”。(唐睿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