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當日,全國最大的天麻集散地——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天麻國際交易中心的天麻交易量高達200多噸,交易額在1000萬元左右。
天麻,不僅是群眾增收的一大法寶,更是彝良縣助力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彝良縣委、縣政府搶抓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政策機遇,將天麻產業作為“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來培育。
為保障地方特色產業幫扶政策落實落地,幫扶資金使用安全高效,彝良縣紀委監委緊盯特色產業項目決策、審批、推進等全過程,以高質量監督保障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天麻收成怎么樣?”
“今年天麻品質好,價格也好。今天的天麻價格又漲了,這一個山頭的天麻都承包給他們電商直播帶貨,兩天就銷售一空……”談起今年的天麻收益,彝良縣小草壩鎮寶藏村村民楊某某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彝良縣紀委監委以鄉村振興領域“問效行動”為抓手,通過“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組建6個專項監督組深入群眾家中、天麻交易中心等地了解特色產業種植及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為了更好護航天麻產業健康發展,該縣紀委監委加強與農業農村局、天麻產業中心、林草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聯動,細化監督措施,理清監督臺賬,建立問題清單,整合縣、鄉、村監督力量,圍繞產業項目實施、補助資金發放、農業技術服務等環節,跟進監督,確保政策落實不打折、不變形、不走樣。
據悉,2023年彝良天麻種植總面積7.6萬畝,可采挖天麻3.45萬畝,預計產鮮天麻3300萬斤,總產值達38億元,帶動彝良縣1.5萬余戶6萬余名麻農人均增收6950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監督絕不能缺位。”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開展鄉村振興領域“問效行動”,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重大項目違規決策、監管缺位等突出問題的查處力度,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譚文萍 || 責任編輯 張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