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強化后續監督 護航搬遷群眾過幸福日子

發布時間:2024-05-17 10:15:17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陽光和煦地照在卯家灣安置區的幸福廣場上,一群老年人早早就來到廣場中央跟著節拍熟練地坐著保健操。見到前來走訪移民后續幫扶工作的紀檢監察干部,年近古稀的付阿姨滿臉笑容走到邊上,一邊嫻熟地做著早操,一邊開心和紀檢監察干部們拉家常。

“自從搬到這兒以后,我每天早晚都來做保健操,身體比以前好了,孫子孫女出了門口就能上學,日子越過越好了……”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助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落實落細,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管理幫持作為專項監督的重點內容,充分利用“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圍繞穩崗就業、生活保障、住房安全等方面,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走訪群眾等方式,對該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落實情況強化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切實扛起責任,認真履職盡責。對發現的問題分類梳理,同步督促整改,護航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過好幸福日子。今年以來,對職能掛包單位、硯池街道和涉及的相關村(社區)開展監督檢查6次,對發現的13個問題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穩就業是保障民生的頭等大事,該縣紀委監委專項監督檢查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易地搬遷安置點群眾就業情況時,發現部分群眾存在“就業難”問題,檢查組及時督促縣人社局等職能部門緊盯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加大對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力度和就業指導,采取“黨組織+”勞動力輸出機制,為易地搬遷群眾搭建就業平臺。截至目前,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500余人次,配套建設高原特色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高投裝配式建筑產業園、4.9萬平方米食用菌加工廠房,建設香蔥、食用菌基地等產業項目,就近進廠務工2879人,就近務農1767人,組織化轉移輸出易遷勞動力1.3萬人,就業率達94.02%。

“針對安置區特殊群體多、社區干部少,管理服務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問題,我們建立‘紅黃綠’分類分級分策管理模式,實現了政策宣傳點對點到人,問題解答點對點辦理,重點人員點對點監管。”該縣硯池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道,在“紅黃綠”機制幫扶下,標記黃色的由5166人下降到995人,標記綠色上升到37851人。

為進一步推動安置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提質增效,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硯池黨工委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安置點“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陣地建設,完善“黨支部+社區工作者+樓棟長”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強化服務保障效能。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還充分發揮硯池街道紀工委“前哨”作用,建立“街道紀(工)委+村(社區)監督委員會”聯動監督機制,常態化研究群眾來反映及社區網格員走訪時發現的問題,有的放矢細化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監督,推動解決搬遷群眾急難愁盼。目前,建立了19個黨支部、23個網格,組織76個樓棟長、123名鎮村干部開展入戶排查,幫扶辦理民生實事4562件,累計解決各類問題22810個。

“落實落細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緊盯基層干部在易地搬遷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怠慢、作風漂浮、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監督檢查,以良好的作風助力搬遷群眾安居、樂業、幸福。(舒丹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