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微亮,威信縣羅布鎮順河村南美對蝦養殖基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技術人員順著養殖池投放餌料、工人起網收蝦、收購人員忙著裝箱過秤……基地迎來了今年對蝦養殖的豐收季。
一年前,這個熱熱鬧鬧的對蝦養殖基地還是一個效益不佳的生豬養殖場。情況的改變源于威信縣紀委監委對產業發展項目開展的政治監督。
“收到縣紀委監委反饋的‘產業項目效益低,影響群眾穩定增收’的問題后,羅布鎮人民政府便積極謀劃,竭力盤活生豬養殖場。”羅布鎮產業辦主任張祖兵介紹,順河村對蝦養殖基地原是生豬代養場,因集中圈養生豬臭味外溢,周邊群眾存在抵觸情緒,加之技術改造難度較大,養殖場便時有閑置。
從監督發現問題,到督促整改落實,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多次來到順河村。“深山里養海蝦,大家都覺得是異想天開”,養殖場轉產方案一經提出,便引來了一片質疑聲,但順河村位于南廣河上游,豐沛的水資源,確實能給循環養殖南美對蝦提供天然流動的生態環境。“經過反復的項目論證后,前后有幾家水產養殖企業前來實地考察,最終,昭通市越能水產養殖公司前來入駐。”威信縣發展集團紀委書記范偉介紹。
“南美對蝦對水環境要求極高,更要克服‘淡水’轉‘海水’等技術難題。”張祖兵介紹,作為一個從無到有的產業,村民對發展前景沒有信心,養殖場的清理改造、山泉水的接通供應、穩定的電力保障等工作都不好做。
在威信縣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羅布鎮人民政府積極履責,做好企業的服務保障工作,并探索“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產業發展惠及當地村民,提升農戶參與的積極性。
養殖初期投放的40余萬尾蝦苗,經過適應周期,存活率達到了90%以上。以前臭味四溢的生豬養殖場成功轉產,綠色、安全、可循環的對蝦養殖方式,發揮了最大的經濟效益。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原來接通的山泉水達不到養殖水體的供應需求量。
“我們加大監督走訪力度,跟進護航產業發展,促使企業引得來、留得住,還能發展好。”范偉說。
針對養殖水體供應量不足的問題,鄉鎮產業辦聯合順河村“兩委”,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優質水源,協調周邊群眾關系,處理爭議糾紛,接通管道,為養殖基地再次注入“源源活水”。這樣的暖心服務鼓舞了投資企業,今年上半年,越能水產養殖公司又前往威信縣三桃鄉追加投資,建設占地面積50畝的對蝦養殖基地以便擴大生產。
威信縣紀委監委始終將監督推動產業發展納入政治監督“護航行動”工作內容,著力糾治產業發展遲滯緩慢及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今年來,該縣監督推動鄉村振興領域問題整改29個,查處鄉村振興領域方面腐敗和作風問題7件,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33人,干部作風有效轉變,進一步促進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威信縣紀委監委 張正敏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