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關縣八寨鎮務路者村窯上村小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施工現場正忙得熱火朝天。以“村務監督力量+進度督促+質量抽檢+問題收集”融入鄉村基層治理的模式,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5月初,窯上村的污水治理項目經村民代表會議決議,采取了“施工勞務外包+群眾投工投勞”的模式,由“村級自建委員會”全程管理、統籌調度。
務路者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任珍發到窯上村開展走訪監督時,村小組長李華茂向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采用群眾自建的模式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在項目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管理等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
“對村級工程項目建設進行監督,不正是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重要內容之一嗎?”李華茂反映的情況,讓任珍發一下子想到了前不久的集中培訓,以及剛領到手的《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手冊》。
于是,任珍發決定在村里開展一輪走訪調查,并帶著《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手冊》邊學邊用,對照村級工程項目建設的監督重點逐一進行排查。
通過監督檢查了解到,由于缺乏技術指導,村民何某某戶安裝管道坡度不規范,污水沒能得到有效收集;李某某戶雨水、污水一并引入排污管道,未實現雨污分流;牛某某戶隔油池安裝錯誤,起不到隔油作用……
調查下來,任珍發發現,以群眾投工投勞方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雖然節約了部分成本、增強了群眾凝聚力,但項目缺乏統一規劃、科學組織,大多存在建設標準不高、質量參差不齊、建設流程顛倒重復、施工現場混亂無序等問題。
隨后,任珍發詳細地向鎮紀委書記報告了搜集的情況,并建議其向鎮黨委政府進行反饋,加強對項目建設的指導和督促力度。
“任主任來了解過情況后,鎮上就派了工作人員全程跟進和指導項目建設,現在推進速度快了、質量高了,再過幾天就可以全部完工,我們的村莊建設又邁出了一大步!”任珍發再次來到窯上村小組,聽到的不再是群眾的抱怨和不滿,看到的都是群眾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笑容。
為推動村級監督工作人員有效履職,馬關縣紀委監委在“全面調研、深研問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印發《馬關縣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手冊》,繪就了一張履職“路線圖”,確保村務監督員在疑難時有解答、在模糊時有標準、在監督時有底氣。
目前,馬關縣共有250位像任珍發這樣的村級監督工作人員,發揮著“村里人監督村里事”的近距離監督優勢,帶著《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手冊》奔波于各村各寨,有效將監督觸角延伸到農村項目建設、“三資”管理、政策落實等基層一線,在推動監督不斷融入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張炯 梁曉虎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