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打造“雙語流動信訪站” 零距離聽民聲解民憂

發布時間:2024-08-20 09:26:47   來源:玉溪市紀委監委

“多虧了紀委的同志來我們村接訪,幫我解決了大問題,現在新房子也蓋著了,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元江縣羊街鄉阿太龍村村民白大哥在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電話回訪中反饋道。問題的解決,得益于該縣紀委監委在羊街鄉阿太龍村設立的“雙語流動信訪站”。

元江縣屬少數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占比大、人口分散、語言不通。為打破民族地區“語言障礙”,扭轉各類問題線索“坐等上門”的慣性思維,該縣紀委監委在充分發揮“信、訪、網、電”舉報平臺作用的同時,創新建立“雙語流動信訪站”,組織紀檢監察干部深入全縣10個鄉鎮(街道)擺攤設點,“零距離”聽民聲,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該縣紀委監委結合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積極搭建“架橋信訪”渠道,與鄉鎮(街道)紀(工)委共同組建“雙語流動信訪站”接訪,利用各鄉鎮(街道)趕集日、“哈尼十月年”“彝族火把節”“傣族花街節”等群眾聚集日,常態化開展“地攤式”接訪,變“群眾上訪”為“上門接訪”。組織精通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語言的紀檢監察干部成立“雙語”下訪工作隊,以少數民族群眾聽得懂、易接受的工作方式,深入基層,掌握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直接面對群眾、直接掌握訴求、直接核實問題、直接化解矛盾。

“我們從小在村子里生活,漢語也不怎么會說,平時忙著做農活,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去哪里反映,你們設立這個流動信訪站太方便了,直接到村里家里接訪……”村里的群眾對“流動接訪點”贊不絕口。

該縣紀委監委把信訪工作與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相結合,將“信訪室”搬到群眾家門口,面對面宣傳信訪舉報方式、辦理程序,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對收集到的第一手資料,按照“一訪一策”原則,分類建立工作臺賬,并通過領導包案、專班負責、一案一策、提級辦理等方式,一體統籌、一體推進業務內外問題化解,有效解決一批信訪舉報積案。

為減少初訪轉重訪,該縣紀委監委對全縣檢舉控告件辦理情況進行梳理評查,對辦理質量不高,處置不及時、不到位導致的重復信訪舉報件,由班子成員帶件深入村(居)下訪、上門問訪,通過“嘮家常”“擺龍門陣”等方式耐心為群眾答疑解惑。同時,開展信訪舉報件辦結情況“回頭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反復性、普遍性問題,采取約談、通報、制發提示函等措施,督促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和縣直主責部門同題同答、源頭治理。截至目前,共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工作提示函等41份,推動縣級職能部門建立長效機制 44個、完善行業內控機制24個。

目前,該縣“雙語流動信訪站”已覆蓋全縣10個鄉鎮(街道)、輻射 81個村(社區),共接待群眾197余人次、受理信訪舉報問題127件,有效化解群眾訴求90余件。

“我們不僅專抓信訪舉報積案調處化解,更要在信訪舉報‘后半篇文章’上著力發力。”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流動信訪”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巡回下沉遍訪活動,將監督執紀的觸角真正延伸到基層“末梢”。 (李婭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