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激活監督“神經末梢” 助力群眾收獲“幸福筍”

發布時間:2024-11-06 09:19:07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幾場新雨浸潤后,鎮雄縣杉樹鄉延綿不絕的萬畝竹海郁郁蔥蔥,一個個敦實而鮮嫩的竹筍紛紛破土而出。當下,“種下小竹子,收獲幸福筍”已成為杉樹鄉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雖然我們一大家的竹子還沒有完全成林,但一季10多次采下來,也可賣上三萬多元。”杉樹鄉瓦橋村的農戶一邊動作麻利地采挖竹筍一邊說道,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位于烏蒙山北緣的鎮雄縣杉樹鄉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土地肥沃,具有發展竹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鎮雄縣始終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產業發展思路,堅定不移將竹產業作為“一縣一業”推動發展,立足杉樹鄉氣候、區位、交通等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杉樹鄉萬畝竹產業基地。

青青竹林,一頭連著鄉村振興,一頭連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鎮雄縣紀委監委把強化一線監督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落腳點,深化運用“清單+臺賬”監督工作機制,對監督工作實行全流程跟蹤溯源,形成“清單、監督、臺賬、整改、反饋”全鏈條閉環,避免監督“跑偏”、質效“縮水”。同時,綜合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問題督辦、通報曝光等方式,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的主體責任,為促進產業興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我們這里盛產‘筍中之王’筇竹和‘筍中之冠’方竹,全鄉人均種竹面積達到5.7畝。”杉樹鄉黨委書記介紹,近年來,全鄉按照縣委“1+1+N”產業發展布局,規模化種植竹子14萬余畝,豐產竹林9萬余畝,竹筍年產量達1萬余噸,年產值達1.2億元。先后引進2家龍頭企業,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解決勞動力就近就業200余人。

該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探頭”和“前哨”優勢,激活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神經末梢”作用,深入特色產業基地一線開展“蹲點式”監督,“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點對點”監督干部作風,著力解決農戶在資金、技術、人才、銷路等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和“堵點”,助推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為進一步提升監督質效,該縣紀委監委探索實施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督題三位一體的“點題監督”工作機制,完善入戶走訪、公開接訪等工作流程,規范農村“三資”管理,推動“小微權力”規范行使,積極整合村級監督資源,將監督探頭嵌入村級權力運行全過程,切實為群眾看緊特色產業“錢袋子”。

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已開展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專項監督檢查5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7個,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8個,督促建立和完善管護制度7項,推進杉樹鄉建成竹產業路、村組道路61公里,采筍道24.5公里。(游茜茜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