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靖市沾益區盤江鎮秋季蠶繭喜獲豐收。一大早,來自附近各村的蠶農們在收購站前排起長隊,小貨車、三輪車、手推車上都堆滿了一筐筐雪白的蠶繭。方城社區的盧大叔正忙著分揀、裝袋、稱重,滿心期待著白花花的蠶繭賣個好價錢。
“有你們監督,我們賣繭完全放心。這一批養了6張蠶,每張蠶產鮮繭約50公斤,每公斤60多元,目前我已經賣了1.8萬多元。”盧大叔是盤江鎮的養蠶大戶,賣繭收入是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看到正在收繭窗口實地走訪的鎮紀委干部,他熱情地上前打招呼。
沾益區是云南省蠶桑核心基地縣區之一。近年來,沾益區以科技興桑領跑產業振興路, 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建設以盤江、大坡、菱角等鄉鎮為主的蠶桑產業帶,大力推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蠶桑產業逐漸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重要途徑。
為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沾益區紀檢監察機關聚焦蠶桑產業項目推進、強農惠農相關政策落實及蠶農增收穩收情況等關鍵環節強化靶向監督,護航鄉村“新絲路”。
“蠶繭收購時,先分揀定級,再總量過磅,根據抽樣繭的成熟度、色澤度等指標確定品級后定單價。過磅重量和抽樣指標直接關系蠶農收入,是蠶農賣繭時最關心的事情。”沾益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蠶繭收購公平公正,維護蠶農切身利益,沾益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室組地”聯動優勢,成立聯合監督組,直插養蠶、收蠶一線跟進監督。
監督組采取入戶訪、實地查、現場看等方式,詳細了解政策宣傳、技術培訓、農資供應、獎補發放和蠶繭收購、資金兌付等相關情況。深入了解蠶桑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履職盡責情況,嚴查不擔當、不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堵點和問題均現場交辦,督促立行立改。
“全鎮桑園面積4.3萬畝,有養蠶農戶3981戶,年產繭166萬公斤,年產值約1億元。”監督組走訪過程中,盤江鎮紀委一名干部介紹,村集體帶著群眾一起干,蠶種、技術、銷路都不用愁,農技人員“保姆式”服務,讓群眾沒有了后顧之憂。
目前,沾益區的蠶繭產業與省內外廠商建立了穩定的供求關系,不僅走俏江、浙、川、粵等國內市場,還遠銷到歐美及東南亞市場。一只只小蠶寶織出一張張群眾致富網,蝶變成為一條“產業龍”,承載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助推鄉村振興的重任。
“產業興則經濟強,產業振興是促進農民增收穩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該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步,將持續盤活區、鄉(鎮)、村(社區)三級監督力量,以更加精準、高效的監督,為特色產業發展賦能增效,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張路平 何發貴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