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 | 用改革的辦法斬斷利益鏈條

發布時間:2024-11-06 18:12:5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國海油強化采購供應鏈管辦分離

用改革的辦法斬斷利益鏈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圖為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全封閉評標基地,評委會開展現場評標。

圖為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召開廉潔從業全面監督體系宣貫會。 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供圖

招標采購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容易發生腐敗問題的重災區。今年以來,中國海油多名黨組直管干部接受審查調查,其中不少涉及采辦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在嚴肅查處形成震懾的同時,針對采辦領域廉潔風險突出的情況,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與中國海油黨組同向發力,以“管辦分離”為重點,將監管職能與業務執行剝離,設立獨立的采辦招標機構,大力推進陽光采辦、集中采辦,用改革的辦法斬斷利益鏈條,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以數字化手段有效防范招投標跑風漏氣等問題

10月23日一早,評標專家李偉來到位于北京市東直門附近的京信大廈。將手機、智能手表等移動設備存放在儲物柜后,李偉走到報到一體機前,進行人臉識別和身份證雙重驗證,隨后領取評標憑條,經過電子安檢門和人臉識別門禁,進入評標封閉區域。

作為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建設的三大智慧評標基地之一,這里每天要承接20個左右的評標項目。評標實行“雙盲”制,系統隨機“盲抽”對應專業的評標專家,專家“盲評”投標文件。開標前,李偉僅得知評標時間和地點,評標專家、投標人的信息對所有人都不可見。

在安裝有攝像頭和拾音器的評標室內,聽完招標經理對評標流程的介紹后,李偉登錄電子招評標系統,開始了關于某生產智能化平臺運維項目的評標工作。在系統里,專家們可以看到格式統一的投標文件,里面只有項目信息,不見企業名稱。系統會實時錄屏,全程記錄專家們的言行和操作行為。

這樣的“雙盲”評審,三地同步進行。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李偉與來自天津和深圳的4位異地評標專家進行線上討論,同時實現遠程異地評標。“遠程異地評標的推廣,能避免出現本地專家可能與當地招投標方較為熟悉,形成固定評標專家圈的情況。”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招標業務部副經理王堯峰說。

評標室內的桌子上,擺放有一本《集中招標工作規范》。這本厚厚的工具手冊,詳細列出了國家法律法規對招評標各環節工作的要求并進一步明確了具體操作規范,為評標專家們提供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參考。

5個小時后,李偉結束了當日的評標工作,在評標系統點擊完成評標,然后刷臉離開封閉區域。

“智慧評標基地利于屏蔽外部干擾,有效防范了跑風漏氣等情況發生。”王堯峰介紹,在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從編制采辦計劃開始,招標采購的所有環節已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和全過程有記錄、可追溯,通過設置“電子圍欄”和“數字探針”,有力規避了違規操作。

以“管辦分離”為重點,推動建設專職采辦監督隊伍

從原來的人防到現在的人防、技防、智防相結合,是中國海油采辦招投標領域改革一項關鍵舉措。

自2020年開始,中國海油黨組持續開展違規采辦問題專項整治,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在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組長鐘慶明看來,采辦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頻發的根源在于形成了固有利益鏈,“這一條不解決,整治就是治標不治本。”鐘慶明說。

固有利益鏈的形成,與石油領域的產業構成有密切關系。石油產業鏈長面廣,涉及上游的油氣勘探開發生產以及中下游的煉油化工銷售等,這些上中下游企業通常會把采購項目以招標形式承包給專業服務領域的企業,也就是供應商,有的供應商還會層層分包。由于這一體系龐大、復雜,特別是上游油氣勘探開發生產板塊資源富集、資金密集,時間久了易形成一個個固定的利益圈子。而從管理機制上看,“管辦不分”極易出現“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況,職能監管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為腐敗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空間。

專項整治開展過程中,針對部分單位將其視為一般性的管理改進等錯誤認識,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明確指出,必須把斬鏈破鏈作為首要任務,并推動黨組首先從集團公司層面改起,以“管辦分離”為重點,理順采辦管理體制機制。在紀檢監察組的督促推動下,中國海油黨組優化集團公司采辦部門職能,從過去以審批為主向以監管為主轉變,并建設專職采辦監督隊伍,推動監督關口前移。在此背景下,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于2021年11月成立,負責集團公司一級集采業務實施,實現采辦管理決策與操作執行的相對獨立、相互制約。

在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魏寶生眼中,改革不僅改變了“管”與“辦”的權責關系,還有采購涉及的供需關系。“在以往采購過程中,‘采隨需走’是一個普遍現象,對于一些‘個性化’‘特殊化’的采購需求,往往只有少數幾家供應商符合標準,很容易成為滋生權力尋租的溫床。”魏寶生說。

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成立后,實現了“兩大集中”:一是把中國海油集團依法必招項目和1000萬元以上的非依法必招項目全部交由物裝采購中心實施招標,管控了集團招標額的95%左右。二是大力推進一級集采,將原來各單位的自采品類統一到集團層面,由物裝采購中心統籌采購需求,制定采購計劃。

“實施集中招標后,對招標人行為的約束更加嚴格,特別是對于招標文件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公司規章制度,在資格條件設定上有無不合理情形等,都會進行嚴格審核。”王堯峰介紹,去年物裝采購中心共審核招標文件4260份,退回修改率達13%。

“在集團層面不斷擴大一級集采的品類和范圍,就是把原來各單位自主采購的權限往上收了,有利于破除原有利益格局。”魏寶生介紹,目前中國海油一級集采的規模占比從27%提升至45%,原有91個一級集采品類的節資率較之前提升11%,108個新增一級集采品類與原來二級集采模式相比,節資率提升17%,累計節資26.3億元。

扭住供應商這一利益鏈條上的關鍵紐帶,推動開展違規供應商專項治理

改革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加強對供應商的管控。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對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海油查處的違規供應商處理情況進行專項排查,于今年2月成立工作專班,對違規供應商清倉起底,定期專題研究管控不到位的問題根源,推動開展專項治理,鏟除供應商“圍獵”的土壤和條件。

“我們對2017年以來中國海油各級紀檢機構處置的問題線索逐一篩查,建立違規供應商臺賬,推動中央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黨組巡視巡察、違規供應商專項治理、采辦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靠企吃企’專項調研等多項重點工作協同聯動,將違規供應商治理作為重要關注點,集中力量‘攻山頭’。”鐘慶明說。

據介紹,通過專項排查,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發現相關部門存在違規供應商處理不到位、解禁程序不完善、“換馬甲”后繼續承攬海油業務、供應商管理制度不嚴密等方面問題。通過專題研究,剖析了監管責任履行不力、制度執行打折扣、體制機制不健全等深層次原因。

在此基礎上,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于今年6月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主責部門圍繞供應商管控不到位、完善供應商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供應商管控力度等方面制定14條任務措施,形成近期和中長期整改任務清單,同時開展優選供應商資源開發工作,明確相關工作機制、標準和流程,規范優選供應商的使用,提升供應商資源庫質量。

以專項治理為契機,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建立復雜違規情形的聯合調查機制,運用數字化手段對2019年以來的招標項目進行全覆蓋倒查,并制定與供應商互訪行為規范,建設“陽光洽談室”。

嚴格管控的同時,中國海油物裝采購中心也在有序開發新的供應商資源。目前,中國海油一級集采潛在供應商增至1200余家,增幅約31%。114家有效投標供應商首次進入中國海油供應商庫,涉及117個新增品類,占比83%。

開展招標機構全流程廉潔風險識別與防控,持續深化采購供應鏈體制機制改革

集中采購、集中招標的方式有利于約束需求單位行為,讓招標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大幅提升,但同時也意味著權力更加集中。如何加強對物裝采購中心內部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就顯得更加重要。

曾在中國海油二級單位擔任過紀委書記的魏寶生上任后,對物裝采購中心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思考。“全流程廉潔風險識別與防控是我們開展監督工作的基礎和抓手,廉潔風險識別得準和全,防控措施制訂得細和實,各類監督工作就有了切入點,各類監督融合就有了結合點。”魏寶生說。

去年以來,物裝采購中心通過開展實地調研、談心談話等多種方式,對首次全流程廉潔風險排查情況進行了“回頭看”,針對發現的廉潔風險查找范圍不全等問題,組織開展了新一輪排查工作,識別廉潔風險1110項,制訂防控措施2146項。

“去年下半年,我和物裝采購中心紀委書記一道,逐一聽取了各部門的廉潔風險排查情況報告。”魏寶生告訴記者,風險排查既要識別員工開展工作中存在的廉潔風險,也要識別招標人、評標專家等角色的廉潔風險,并制定相應防控措施。在此基礎上,物裝采購中心黨委研究出臺了全面監督管理辦法,明確各方職責,細化落實措施,形成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完整體系。

采購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系統,“需”“采”“用”全鏈條的整治,才能有效消除腐敗風險。記者了解到,相關改革正在穩步推進。9月初,中國海油召開深化采購供應鏈體制機制改革動員會,明確深化改革的實施方案并提出12項主要任務。中國海油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改革將進一步強化采購供應鏈業務的“管辦分離”、需采協同;進一步強化采購供應鏈業務集中化、專業化要求,履行好總部部門統籌管理職責,切實支持采辦專業化發展;進一步強化采購供應鏈業務流程的全面再造,確保流程優化與組織機構改革同步推進等。

“中國海油紀檢監察組將緊盯采辦體制改革方案及各項改革任務落地執行,同時深化違規供應商專項治理,推動建立健全優質供應商、戰略合作伙伴庫,完善供應商‘黑名單’機制,進一步加大采辦招投標領域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不斷深化標本兼治,以有力監督為改革發展清障護航。”鐘慶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