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黃秋霞 自廣東珠海報道
圖為觀眾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一號館內參觀。聶新鑫 攝
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珠海開幕。本屆航展為期6天,總展覽面積超80萬平方米,規??涨?,吸引了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0余家企業參展參會,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超38%,境外展商數量增長104%。
大國重器震撼登場,國內外頂尖飛行表演隊競逐云端……本屆航展上,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體亮相,全維度涵蓋“陸、海、空、天、電、網”,“亮點”“熱點”“燃點”密集呈現。隨著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航展已然成為代表當今國際航空航天主流科技、展示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藍天盛會”。
欲與天公試比高:殲-35A、殲-20S、紅旗-19等一批國之重器公開亮相,全方位展示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創新成果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破空聲,殲-35A一個大仰角拉升沖向天際,拖曳出一串美麗的馬赫環。在航展首日的飛行表演中,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斗機出色的性能,讓現場觀眾為之驚嘆。
人群中,申進科抬頭望向這架在本屆航展上首度亮相的隱身戰機。他曾以空軍歷史上首任新聞發言人的身份親歷多屆航展。退休后,今年是他第一次作為普通觀眾來到珠海國際航展中心:“往年在航展上都忙于工作,這一次終于能靜下心來欣賞空軍戰機的英姿。”
闊步新時代強軍征程,空軍有了“飛得遠”的新佩劍,也有了“飛出去”的主心骨。談及殲-35A,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用“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先進、效能非常非常高”加以形容:“殲-35A的‘新’主要體現在隱身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它就像籃球場上的組織后衛,不僅自己得分,也可以在戰場上組織隊友,成體系作戰。”
除了“人氣明星”殲-35A,在飛行表演的艦載機編隊中,人們還發現了殲-15D的身影。“與傳統的殲-15相比,殲-15D的主要改進在于升級了航電和武器系統,優化了機體結構,具備更加強大的作戰能力,也能更好地適應新型航母的運用需求。”海軍軍事專家李劍介紹。
“旱地拔蔥”、連續滾轉、雙機對沖、小速度平飛、超密集編隊……天空上,一個個令觀眾目不暇接的高難度動作接連上演;展區里,一臺臺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新產品也迎來“首展首秀”。
在1號館里,記者看到了殲-20S和殲-35A模型“同框”的畫面。申進科告訴記者,這宣示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今后在作戰使用中,殲-20和殲-35A不僅可以形成重型與中型隱身飛機的功能組合,而且可以形成制空與多用途作戰并重的任務組合。”
航展的眾多“首秀”中,紅旗-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嘉賓”。專家介紹,作為新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紅旗-19具有“突防對抗能力強”的特點,不僅可以攔截傳統彈道導彈,還具備在大氣層內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聲速導彈的能力,攔截速域廣,攔截范圍大。這些性能特點表明,紅旗-19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很多航空裝備相繼亮相并陸續裝備部隊,持續形成新質戰斗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體系化、規?;兄粕a信息化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董事李清堂說。
從打擊能力超強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彩虹-9,到可以在復雜地形配合戰士作戰的“機器狼”;從正在開展初步設計工作的C929寬體客機,到用于空間站貨物運輸的貨運航天飛機“昊龍”;從全球首顆靜止軌道微波氣象衛星,到嫦娥六號帶回的“土特產”月壤……航展上,既有上天入海的硬核力量,也有逐夢寰宇的“宇宙級”浪漫,全方位展示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的創新成果。
中國航展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不斷躍升,已躋身世界頂級航展之列,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航空航天成就及國防裝備實力的“閃亮名片”。
長江后浪推前浪:首次開辟無人機無人船演示區、設立低空經濟館,新質生產力成航展“新勢力”
近看是靜臥水面的龐然大物、遠看如一把利劍直刺前方……在位于斗門蓮洲的第二展區,“虎鯨號”大型無人作戰艇首次進行實艦展示。
作為航展上最大的一艘無人艇,通體涂裝呈灰白色的“虎鯨號”科幻感十足,總長58米、型寬23米、型深4米,續航能力超4000海里,具有低雷達可探測性,隱身性能出色,是一型高速隱身的500噸級水面無人作戰裝備。據介紹,“虎鯨號”具備超視距火力打擊、防空反導及搜潛攻潛等無人自主作戰能力,并可搭載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實施跨域立體作戰。
為順應當前無人系統技術的迅猛發展趨勢,本屆航展首次開辟了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第二展區,用于展示無人機、無人船等無人系統裝備,實現“陸??找惑w”的全新動態演示格局。空中飛行表演與地面裝備動態演示、水上無人船動態演示相互聯動、互為補充,為觀眾帶來多場視覺盛宴。
此外,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持續占據市場熱點的低空經濟也成為本次航展的焦點之一。在本屆航展首次設立的低空經濟館(8號館)中,記者看到了聯合飛機集團展出的傾轉旋翼飛行器鑭影R6000。據介紹,這款飛行器最大起飛重量6噸,能夠以直升機模式起降,無需機場跑道,最大速度達到550公里每小時,既能載人又能載物,刷新了長距離、點對點、無人化交通物流的極限。
能夠在城鄉物流中實現“急難險繞”環境高效配送的鐳影Q20無人機,具備高層噴水滅火作業能力、可在高海拔地區起降的TD550無人直升機……聯合飛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田剛印表示,通過新質生產力成果轉化,聯合飛機集團已經在應急消防、城市管理、智慧公安、農林植保、智慧電力、智慧水利、物流運輸等方面實現了“低空+”場景。“我們將充分利用航展搭建的展示和合作平臺,堅持創新發展,力爭成為低空經濟、航空產業的領頭雁。”田剛印說。
“低空經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開辟很多新賽道。”沃飛長空科技公司工作人員指著一款黑白相間、體型輕巧的航空器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瞄準未來城市低空出行需求研發的產品——AE200低空載人航空器,“它就像一輛空中出租車,可以搭乘1位駕駛員和4位乘客,應用在機場接駁、城際運輸、緊急航空醫療運輸等場景中,滿足大眾高效出行需求,實現對地面交通體系的融合補充。”
作為首次參展的展商,成都煜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占艷霞說,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這體現在具體產品上,也體現在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上,“希望能與其他參展商相互賦能,提高低空產業鏈的安全性可靠性。”
禮迎天下八方客:“朋友圈”繼續擴大,境外展商達159家,以開放姿態攜手世界守護人類命運與共的藍天
時隔8年,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全新換裝蘇-35S重返珠海,首次參加中國航展的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蘇-57更是與中國的殲-20同日登場,帶給觀眾十足驚喜。
“第五代的俄羅斯戰斗機,第一次出國展示在中國,表明我們兩國互相的高度信任。”年過六十的俄羅斯飛行員謝爾蓋·博格丹說。
本屆航展,中國的“朋友圈”繼續擴大,俄羅斯、法國、美國、沙特、意大利以展團形式參展,波音、霍尼韋爾、空客、巴航工業、賽峰、泰雷茲等世界知名航空企業悉數到場,境外展商達到159家。
在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UEC)的展示區,一排構造復雜的發動機格外引人注目。“與上一代產品相比,這款177S發動機具有明顯優勢,總壽命增加兩倍,工作狀態下的燃油消耗率更低、使用成本更低。此外,在鳥類等外物進入的情況下,發動機的風扇設計可以確保安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場展出的發動機在軍用飛機上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已有不少參展商、專業觀眾前來咨詢,“選擇來到中國航展進行展示,是因為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提升公司產品在發動機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空客公司則重點展出了一架1比20的新一代貨機A350F模型,以及當前空客最先進的極高分辨率光學衛星模型。“每屆中國航展我們都會如期參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空客公司工作人員表示。
航展現場,一位技術專家告訴記者,這次航展是集軍品展示貿易、專業交流、國際合作于一體的國際盛會,“我們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以自信姿態與世界各國軍隊人員、參展商、觀眾進行交流。相信未來中國航展的國際影響力會不斷提升,也將對全球航空工業布局乃至整體產業格局產生巨大的正面輻射效應。”
“同一片藍天,共同的世界。”空軍司令員常丁求在航展開幕式上表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面對共同的世界,有戰亂紛爭、也有和平呼喚,有合作共贏、也有圍堵遏制。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有和平安寧。“硝煙散去,迎來光芒萬丈。中國空軍愿攜手世界同行,堅決捍衛公平正義,堅定維護地區安全與世界和平,共同守護人類命運與共的空天。”常丁求說。
九萬里風鵬正舉:歷屆航展凝聚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在新時代弘揚航空報國精神逐夢空天
本屆航展開幕前夕,第十六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培德獲得終身奉獻獎。頒獎現場,在航空慣導領域深耕幾十年的馮培德動情地說,自己“一輩子就干了這一件事”:“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愿。”
110余年前,也是在廣東這片天空,與馮培德同為恩平籍的“中國航空之父”馮如駕駛自己制造的飛機直上云霄;75年前,人民空軍由新中國孕育而生,以白云為枕、與星辰作伴,憑借“空中拼刺刀”的無畏精神飛出傳誦至今的英雄篇章。
曾經,在開國大典上,飛行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由于飛機數量不足,飛機飛行了兩遍。“今天,我們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申進科說。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進入新時代,人民空軍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下,出遠海、上高原、到海外、深聯合,向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一路高飛。從空軍首任外宣辦主任到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十多年間,申進科見證了航展上日新月異的參展裝備:2014年,運-20飛機在航展飛行首秀;2021年,換裝“中國心”的殲-20戰機呼嘯而至;2022年,被稱為空中力量“倍增器”的運油-20加油機首次展示飛行……“一屆屆中國航展,凝聚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申進科說。
從事人民空軍外宣工作期間,空軍一位英雄飛行員的臨終囑托,讓申進科至今難忘——2015年2月16日下午,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劉玉堤在病榻上顫巍巍寫下了“大大發展轟炸機”7個字。一年后,在2016年的第十一屆中國航展上,我國自行研制的中遠程新型轟炸機轟-6K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亮相。
“我曾多次在空軍一線機場目送轟-6K起飛,對它的感情很深。”在本屆航展上再次與轟-6K重逢,申進科眼中隱隱閃著淚光。
不只是轟-6K,今天的珠海,殲-20、殲-35A兩型隱身戰機共舞藍天,八一飛行表演隊與“紅鷹”飛行表演隊各顯身手,運-20、運油-20、空警-500等新型武器裝備集中亮相……“中國航展超燃畫面‘連連看’,背后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發展,是人民軍隊礪劍長空的使命擔當,更是無數國人多年的不懈奮斗。”申進科說。
作為試飛部隊一員,在空軍某試訓基地中校李蘭星眼中,航展上的許多明星戰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殲-35A飛機試飛過程中,我們的試飛員同志有一個鮮明的感受,就是得益于先進科技手段的加持,試驗試飛遇到的常規性問題在不斷改善。”
“中國航展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個窗口。”軍事專家王明志表示,參展裝備在不斷升級,體系在不斷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斷提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民空軍現代化建設和戰略轉型新成果。
戰機搏擊長空,發動機葉片攪起壯志凌云的英雄氣概,展現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空軍試飛員還會試飛出更多更先進的戰機,以過硬的戰斗力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的夢想加油助力。”李蘭星說。
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藍天廣闊,山河壯麗,廣大航空人的腳步不曾停歇,追逐著光榮與自豪的空天夢,追逐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