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近日在北京舉辦。圖為11月27日,參觀者在鏈博會先進制造鏈展區中國中車展臺,了解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等技術。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圖為智能汽車鏈展區展臺前,不少觀眾將鏡頭對準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薛鵬 攝
11月26日至30日,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
與首屆鏈博會相比,第二屆鏈博會有哪些新亮點?這場“鏈”味十足的經貿盛會,將如何助力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一位難求——
參展企業、機構和國際組織數量比首屆增長約20%,境外參展商占比從26%上升到32%
初冬的北京,寒潮來襲,卻絲毫沒有影響全球客商齊聚北京以“鏈”會友的熱情。
“鏈博會為世界各國構筑起產業互融、創新互促、市場互通的橋梁。”在開幕式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表示,與首屆鏈博會相比,本屆鏈博會國際化水平更高、互動合作更加深入、創新引領更加突出。
第二屆鏈博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設置了先進制造鏈、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等六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
記者注意到,盡管第二屆鏈博會展覽面積由首屆的10萬平方米增至12萬平方米,并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設立綠色農業鏈分展區,但仍然一位難求。主辦方透露,本屆鏈博會堅持優中選優,嚴控展商質量,最終遴選6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不少有意愿參展的企業遺憾未能成行。
“一位難求”的背后,是鏈博會對廣大企業的強勁吸引力。
相比其他展會,鏈博會不是展銷商品,而是展鏈條、展生態、展場景;不只關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的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展商之間不是“掰手腕”搶客戶,而是“手拉手”找伙伴。
跨國公司紛紛參展,看重的就是中國完整齊備的供應鏈體系,他們能在這里找到全球配置資源中最佳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展現出對加強產供鏈合作的需求和期待。外商紛至沓來、云集于此,更是因為外國在華企業見證了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看好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
鏈博會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數據顯示,本屆鏈博會共吸引620多家企業、機構和國際組織參展,比首屆增長約20%。涉及69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其中包括78家世界500強企業,境外參展商占比從首屆的26%上升到32%,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政商學界人士觀展參會。
蘋果公司、力拓集團……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企業,從鏈博會的“頭回客”成為“回頭客”,他們在這里實現合作共贏,碰撞出更多精彩故事。
既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在本屆鏈博會新增展區——先進制造鏈展區,記者見到了首次亮相的西門子。西門子全方位展示數實融合能力及數字化、低碳化解決方案矩陣,以創新科技與開放生態構建產業鏈供應鏈高度協同生態圈。展會期間,西門子與多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攜手生態伙伴共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與韌性,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關鍵。先進制造鏈展區的眾多中外知名企業通過實物展出、動態演示、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展示從前端設計到終端應用的前沿科技成果,并加強創新交流合作。
“鏈”味十足——
全流程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重點環節,推動大中小企業聚鏈成群、優勢互補
行走穿梭在展廳里,科技感十足,展臺分布和展區設置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屆鏈博會更加突出“鏈式”思維,展示的不是散點式的零部件或者產品,而是全流程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重點環節,從而推動大中小企業聚鏈成群、優勢互補。
在清潔能源鏈展區,記者見到了本屆鏈博會首件完成進館的展品——來自中國石化的大排量充裝加注雙壓液驅式氫氣壓縮機。
本屆鏈博會期間,中國石化以“奉獻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生活”為主題,突出展示氫能全產業鏈內容,展覽內容覆蓋氫能的制、儲、運、加、用、研等。通過風光電解制綠氫模型、氫氣壓縮機模型、輸氫管道模型、清潔能源沉浸式體驗館等,為觀眾提供一站式的氫能產業鏈了解、體驗平臺。
“如果把一輛新能源車的生產鏈條展開,從電機到智能座艙,共有1000多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個供應商,展現了一條微觀的供應鏈條……”當不少人對首屆鏈博會的宣傳片記憶猶新時,今年的現場觀眾則可以大飽眼福,近距離感受智能汽車產業鏈。
第二屆鏈博會匯聚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通過全面展示智能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關鍵技術和產品,增進產業內部合作、跨界融合、資源共享,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新一輪變革注入強勁動力。
展臺前,不少觀眾將鏡頭對準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這款產品曾在今年9月下旬召開的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一飛沖天。與以往不同,中外企業以聯合展臺形式參展是本屆鏈博會的一大特點,力拓、博世、寶武、小鵬4家汽車行業龍頭企業聯袂亮相智能汽車鏈展區。
“打造一個包容、充滿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對于我們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鏈博會致力于促進產業融合與技術創新,為展示產業合作最佳實踐、拓展生態鏈接搭建了絕佳平臺。”力拓集團首席商務官巴特爾表示,“如今,中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占據領先地位,這些發展將持續推動對能源轉型所需資源的需求,并為跨國公司與中國伙伴拓展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全球領先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其在電池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之余,也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在展會現場,記者注意到奇瑞星紀元ET國際版的實車并未在智能汽車鏈展區展出,而是出現在了數字科技鏈展區。原來,這款實車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特色展品之一,通過展示實體車輛,讓海外用戶體驗來自中國的智能用車服務。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市場中心副總經理董斌告訴記者,當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結合,逐步展現在重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中的關鍵作用。本屆鏈博會,科大訊飛圍繞數字科技主線,展示了大模型在教育、醫療、汽車等多個行業領域的落地應用與解決方案。
“在汽車領域,我們正攜手中國汽車品牌出海60余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23個海外語種。中國汽車出海10強企業中,有8家和我們進行深度合作。”董斌介紹,“去年參展,我們只展示了智能汽車音效系統。今年參展,則帶來了搭載智能汽車音效系統和語音助理國際版解決方案的實車,還在發布會上作了實踐分享,更加彰顯自信。這款車支持英語、阿拉伯語等超15種語種,可滿足全球市場對提升汽車駕駛智能化體驗的需求。”
以“鏈”為媒——
推動構建更緊密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伙伴關系
聚焦越辦越好、越“鏈”越廣,第二屆鏈博會在主題設計、展區設置、成果發布等方面實現諸多創新。比如,首次設置了主賓國和主賓省,匈牙利以主賓國的身份參加鏈博會。
在供應鏈服務展區,湖北主賓省綜合形象館的一面“芯”產業墻格外壯觀,墻上展示了十余項標注著“世界第一”“全球首款”“全球領先”的芯片。本屆鏈博會上,湖北省圍繞“鏈上湖北,連通全球”主題,從不同維度立體全面展示產業優勢和發展成就,參展企業數和展品均為首屆鏈博會的兩倍以上。
當主賓國遇見主賓省,合作之光點亮鏈博會。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湖北省與匈牙利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鏈博會開幕當天,湖北省聯合匈牙利共同舉辦“中國湖北-匈牙利供應鏈國際合作對接會”,與會嘉賓共商產業發展新機遇,共推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是匈牙利在歐洲之外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自2015年以來,雙邊貿易額幾乎翻番。”匈牙利出口促進局局長加博爾·耶奈伊介紹,匈牙利位于歐洲中心地帶,近十年來堅定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戰略位置加上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和促進創新與合作的承諾,使匈牙利成為東西方之間的天然橋梁。
供應鏈成為“共贏鏈”。本次對接會上,一大批合作意向得以達成,湖北省9個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簽約金額302億元,涉及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個產業領域。展會期間,湖北省還將舉辦9場重大經貿活動,為市州及廣大市場主體找鏈條伙伴、覓鏈接機遇。
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是聯合國標準下工業體系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國家,長期以來,既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參與者、受益者,也是堅定的維護者、建設者,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如何為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開放合作貢獻中國智慧?除了在開幕式發布《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北京倡議》外,本屆鏈博會創新發布“一報告兩指數”,即發布鏈博會旗艦報告2024版《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和“全球供應鏈連接指數”與“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一報告兩指數”是全球首次量化呈現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與連接程度、動態展示全球供應鏈各構成要素近年來走勢的研究成果,回應了工商界的重大關切,為各界理解和分析全球供應鏈提供全新公共產品。
總體來看,“兩指數”整體上升趨勢十分明顯,表明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較為穩健,促進因素一直處于主流地位,全球供應鏈本身具備傾向連接的內生動力。
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表示,國際商會在170多個國家的調研考察發現,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并非民心所向,這些國家的企業都在呼喚合作,希望能推動跨境貿易,增加經濟發展的機遇。“我們必須實現這一點,全世界必須合作,繼續保持這種運作良好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各國工商界共同發出倡議,攜手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六鏈一展區”龍頭企業也首次分別牽頭發布各產業鏈聯合倡議。展館內外,強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已成為各國企業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