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快看看,我們華峰村大變樣啦!村里的臭水溝成了清水渠,兩邊再無垃圾。村頭大樹底下,堆放的雜物被清理了,鋪上了小石板,栽上了花草,成了小花園。村子比以前更美了!”近日,鳳慶縣小灣鎮華峰村村民施大姐開心地錄著抖音視頻,向在外務工的村民宣傳村里的變化。
然而,幾個月前的華峰村卻并不是這樣。去年7月,五屆臨滄市委第六輪巡察對鄉村開展提級巡察,市委第三巡察組進駐鳳慶縣小灣鎮后,在走訪中發現華峰村人居環境較差,群眾在集體土地上亂堆亂放,溝渠淤堵、污水排放不暢,散發著一股難聞的味道。
巡察組立即分頭向群眾了解情況。原來,村里缺乏常效的監督管理措施,個別村民把裝修垃圾、農作垃圾堆放在路邊,村里清理不及時,于是,各色垃圾越堆越多。
發現問題后,市委第三巡察組立即召開組務會,對華峰村存在的人居環境問題進行分析。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必須馬上整改。”“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經過一番討論,市委第三巡察組與小灣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溝通,把華峰村人居環境問題列入“立行立改”清單,按程序報審后反饋給小灣鎮黨委,督促鎮黨委馬上“行”立刻“改”。同時,要求鎮黨委舉一反三,對全鎮人居環境進行集中整治。
收到問題反饋后,小灣鎮黨委立即行動,組織全鎮所轄12個村主要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鎮黨委政府掛鉤領導牽頭,召集村“兩委”及黨員干部研究整改措施。不久后,華峰村召開了動員會,大喇叭響起來了,反復播放著人居環境整治的要求、意義;挖掘機轟鳴起來了,挖著污水溝里的污泥爛草;干部群眾行動起來了,揮舞著鐵锨掃帚清掃著角角落落。大街小巷干干凈凈,各類生產生活物資物品擺放有序,臭水溝也消失了。
為進一步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在巡察組的推動下,華峰村把定期開展衛生大掃除納入村規民約,建立“組長+群眾”雙重監督機制,嚴格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定期開展評比,并對評比結果進行獎懲,充分調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其余村因地制宜,加強宣傳教育,把人居環境工作和“星級農戶”“黨員示范戶”等評比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群眾自主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意識,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動力。
“村里變得越來越美了,我們住得更舒心了!”“巡察組幫了我們大忙,真是感謝你們……”面對前來回訪的市委第三巡察組工作人員,村民們一下子圍了上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群眾身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開展巡察,就是要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市委第三巡察組組長說。(雙江縣紀委監委 唐歡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