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對村巡察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發布時間:2024-05-08 09:55:14   來源:文山州紀委監委

“我們村的水渠清理好了”“我們村路燈不亮的問題終于解決了”“我們村停了的自來水終于又通了”……將一樁樁、一件件老百姓的煩心事、憂心事變成暖心事,是丘北縣委巡察機構在對村巡察中推動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丘北縣在天星鄉開展對村巡察工作中,注重將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對村巡察聚焦點、著力點,從“小切口”入手,解決民生“大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3月中旬,正在天星鄉籠陶村開展工作的縣委第一巡察組接到群眾反映,塘下村公廁長期無人管理,衛生狀況極差,嚴重影響了村內環境和群眾生活。巡察組隨即對籠陶村委會所屬的12個村小組公廁衛生情況一一進行查看,發現新安村等7個村小組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巡察組立即將此問題作為立行立改事項交由籠陶村黨總支整改。在鄉黨委政府的協調安排下,8天后,村黨總支就配齊了公廁保潔員,還制定了公廁管理制度并納入村規民約,強化對公廁的常態化管理,解決群眾的糟心事、煩心事。

“巡察工作就是民生工作,巡察干部應主動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深入到群眾當中去,讓群眾‘點題’,全面了解群眾的訴求和期盼,及時紓民困、解民憂。”第一巡察組組長深有體會地說。

為提高群眾參與巡察的積極性,巡察組大膽創新,變“走讀”巡察為駐地巡察,變以查看資料“找問題”為實地走訪“撈問題”,變坐等群眾上門反映問題為主動上門找群眾“談心”,把傾聽民意的“耳朵”伸到群眾身邊,堅持聽群眾“說事”,讓巡察更接地氣、更貼民心。同時,靈活運用“院壩會”“田野會”及微信二維碼、問卷調查等方式方法,廣泛收集群眾意見。

4月上旬,巡察組在走訪時了解到,天星村去年底修路時,灌溉的溝渠全部被泥沙填了。巡察組立即將此問題反饋給天星村黨總支,督促立行立改,為春耕做好保障。天星村黨委向鄉黨委作了匯報,鄉黨委安排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調配挖機等設備,發動村干部及群眾20余人,僅用兩天時間疏通了450米溝渠,并對蓄水池、水管等損壞或老化的水利設施進行了修復,解決了300余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同時,鄉黨委還積極協調縣農科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里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為村民講解春耕備耕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為群眾農業生產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大哥,你覺得你們村里的低保戶評定公正嗎?有沒有優親厚友的現象?”“大爺,你有沒有領到高齡補貼?”“這兩年家里收入怎么樣?生活上有沒有什么困難?”……縣委第一巡察組重點圍繞補貼發放、低保戶評定、搬遷安置、春耕備耕、抗旱保水、環境整治、食品安全等群眾關心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的問題開展走訪,了解群眾意見與訴求,積極主動解決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與問題,讓巡察監督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今年以來,該縣對村巡察共召開“院壩會”3次、“田野會”5次、走訪群眾451戶,收到來信來電10件,發放立行立改通知書9份,督促被巡察黨組織完成立行立改問題整改9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5個。(李學平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