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領導干部權力出軌、行為出格、道德失范,多是發生在“八小時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然而,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守紀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員領導干部只要沒有脫離黨員和干部的身份,就不應該脫離組織和群眾的視線。
黨員干部,是先鋒,亦是表率。“八小時之外”的時間,更需要黨員干部增強定力、嚴明紀律。部分違紀的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脫離組織監督,放松黨性歷練和紀律約束,露出臺上臺下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這些人“八小時之內”謙虛謹慎、勤奮工作;“八小時之外”出入私人會所、公款大吃大喝、違規打高爾夫球、收送“紅包”禮金、公車私用、公款旅游,甚至權錢交易、權色交易……
加強“八小時之外”監督,必須端正思想認識,明確公職人員權利受到限制和監督,深刻理解我國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的原則。全體黨員干部必須干干凈凈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僅要干好“八小時之內”,還要管好“八小時之外”。
加強“八小時之外”監督,必須嚴格制度約束,加強“廉內助”建設。要健全組織生活,做實自我剖析,盯住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廉政風險易發期,管住配偶、子女,防未病治已病,切實做好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著力消除干部監督事項中的“盲區”。同時要引導家屬經常吹好“枕邊風”,拉起家庭“警戒線”,避免小節不守,大事失守。
加強“八小時之外”監督,必須織密監督網絡,暢通監督渠道,形成監督合力。要通過發動群眾、公開舉報路徑、突擊檢查、深入調研等方式來發現問題線索,織密監督網絡。要暢通信訪舉報渠道,讓監督始終貼近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讓黨員干部感受到紀律的約束性壓力,促使其知行合一,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監督在外,修身在內。“八小時之外”的修行,最終還是要靠黨員干部自己。身為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黨員干部身份,維護公職人員形象,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不論在上班還是下班,都要做到紀律規矩永遠“不下班”!(羅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