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現在‘大紅本’到手,心里踏實了。”日前,臨滄市雙江縣農場社區管委會居民林斌喜笑顏開地向紀檢監察干部道出心里話。
2023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深入基層一線聽民意、摸實情、出實招、破難題,從最細微處著手護航民生,這是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開展調查研究的一個縮影。
云南紀檢監察干部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標尺,將調查研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以務實作風開展調查研究,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層與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掌握基層實情,找準癥結和對策,真正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山市龍陵縣紀委監委深化運用“看、聽、訪”工作方法,組織紀檢監察干部轉換角色走近群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督促相關部門提升治理效能。圖為龍陵縣紀檢監察干部到平達鄉黃連河村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通訊員 王龍芹
把“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
以群眾呼聲為導向,明確思路“領題”。
“書記,補貼款我們已經拿到了。”家住玉溪市紅塔區研和街道賈井社區的張春業老人,撥通了街道辦紀工委書記電話后,對他及時“出手”解決問題表示感謝。
2023年6月,街道辦紀工委書記在走訪群眾時,張春業夫婦向其反映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有問題,并懷疑被村干部克扣。通過進一步了解,張春業2023年分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款114.65元,而2022年收到的是13.04元。
“人口和耕地面積都沒有變,為什么補貼金額不一樣?”面對這樣的情況,本著對群眾負責、對事實負責的態度,街道辦紀工委負責人趕到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了解到分配標準是以戶為單位,再根據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的面積發放。由于中央專項資金總額有所不同,因此兌付到每一戶的補貼款也不一樣。
隨后,紀工委干部又前往社區實地核查,審查補貼面積底單、資金分配明細表等資料。通過比對補貼分配明細表,發現當中有所出入,便找到社區干部進一步了解情況。
“耕地都是確權到戶,這補貼為何是按每戶的人數進行核算?”紀工委負責人直問。
“我以為老張家孩子已經分戶,重新摸底統計才發現兩個兒子還在他的戶里。”社區小組長支支吾吾地說,按照往年的補貼總額,他家只是少了十幾塊錢,想著等明年一起補上就可以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分一厘都不能少。”紀工委負責人當即對其提出了批評,并要求立即補上。針對類似理解政策有偏差、執行政策不到位等問題,督促各村開展自查自糾,對補貼發放中存在的標準不一致、補貼資金有“差額”等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月底補貼資金全數發放到位。
“2016年至2022年,林口鄉未將部分項目結余資金上繳財政……”在昭通市鎮雄縣,該縣紀委監委抽調人員組成15個監督檢查組,深入基層開展大調研全覆蓋監督檢查。
鎮雄縣通過深度調研督查,發現問題489個,涉及內容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安全生產方面和水域革命方面等。為此,該縣以問題為導向,督促“第一責任人”扛牢責任,逐項細化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時限要求,確保反饋問題整改全部清零、全面過硬,用整改的實質成效展現擔當作為。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以大興調查研究為契機,把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在云嶺大地全面吹響為民辦實事“集結號”。
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抽絲剝繭“破題”。
“我們好多年沒有拿到分紅了,每年還要交項目押金。”在保山市,市紀委監委負責人到隆陽區瓦渡鄉荒田村犇源養殖合作社進行走訪,接到當地群眾反映合作社資金被挪用的問題。
通過核查發現,荒田村犇源養殖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合作社會計、出納僅由原荒田村副主任夏某一人負責,其在負責財務管理過程中,未按照要求將收支憑證送至合作社委托的會計代理公司記賬。同時,利用職務之便,把群眾入股資金、領養能繁母牛項目押金、合作社項目紅利等資金共計2萬余元私自挪用。
為了從制度層面解決群眾的訴求,保山市紀委“三訪”工作組將該問題線索交鄉紀委處理,并結合案件情況督促制定了合作社監督管理制度,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群眾難題得到快速解決回應,源于去年保山市紀委監委在調查研究中對多年、多層、多頭的“三多”舉報和重復信訪舉報等問題進行“破題”,制定了《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接訪下訪和包案化解信訪舉報工作辦法(試行)》,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包案化解,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該市通過抓實暴露的廉政風險點,將村經濟合作社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列入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專項治理項目,圍繞經濟合作社運行不規范問題、領域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監管監督責任問題等方面開展專項治理。
騰沖市通過對校園“營養餐”專項監督檢查,為“營養餐”變“明白餐”獻策,協同職能部門、相關學校、供應商策劃并開展了“周三家長開放日”,邀請監督檢查組、學校、家長到“營養餐”供應處實地參觀,形成檢查組參觀看“整改”、學校參觀查“風險”、家長參觀圖“放心”的“參觀”促“監督”模式。
這是騰沖市紀委監委緊盯教育領域,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貼近監督優勢,圍繞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招標采購是否規范、供餐質量是否優良、主管部門是否履職盡責等問題,查閱學校財務憑證、食堂采購驗收貨清單、查看食堂和食品安全各項制度登記、學生就餐登記表、學校行政人員和值班教師陪餐記錄等方式進行靠前監督、精準監督。
昌寧縣紀委監委聚焦鄉村振興、惠民富民政策落實及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采取“一公告、二設點、三入戶、四見面、五提質、六回訪”形式,深入基層接訪群眾182人次,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3個,處置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11件,立案5件。
把時間花在地里,把百姓裝在心里。全省各級紀檢監察干部帶著感情下基層解決問題,與群眾同心同行,他們帶著鄉土氣息開展調查研究,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煩心事、鬧心事,把惠民政策落實在基層,讓群眾深切感受到調查研究帶來的可喜變化,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以調查研究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
以群眾滿意為導向,上下聯動“結題”。
“通過學習和指導,我現在熟練掌握了養蜂技術,在農特產品展銷會賣出了不少蜂蜜。”紅河州綠春縣紀委監委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監督時,半坡鄉二甫村蜂農王牛黑大哥分享了他的“甜蜜路”。
綠春縣植被豐富,是養蜂充足的蜜源之地。近年來,該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紀檢監察干部邀請技術指導員到村里指導養蜂技術,解決群眾的技術難題,也解決了就近就業問題,王牛黑就是受益群眾之一。
2023年,紅河州在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調查研究過程中,收集整理鄉村振興領域相關政策要求、執行標準,把監督“探頭”架設在基層一線“貼身”監督,把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政策落實、項目落地等情況,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動態監測,切實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群眾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
此外,該州不斷探索創新村務監督方式,發揮村級監督前哨作用,織密織牢基層監督網絡,從筑牢履職基礎、健全銜接載體、增強互動支撐、做實督責考責四個方面,制定13條接軌措施,激活村(居)務監督“神經末梢”。
彌勒市探索推出“紅黃綠”三色管理模式,通過記錄簿報備、提示卡發送、任務清單派發的形式,對監督事項根據輕重緩急進行分類監督;金平縣紀委監委成立“室組地”工作專班,開展惠民護民行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屏邊縣紀委監委聚焦農村項目建設等重點問題,深入了解民生資金、集體資金、項目建設質量及管理、用水安全等情況……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2023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在調查研究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勁頭,不斷增強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辦好一樁樁實事、一件件難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同時,在提升調查研究能力、推進調研成果高質量轉化運用、錘煉作風上下更大的功夫,為“清廉云南”建設貢獻了更多的力量。(汪波 楊艷 蘇建勇 李靜 羅英芳 楊云潔 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