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叔,這飯怎么是夾生的?吃不成嘛。”2023年11月,云南省富寧縣委第三巡察組開展對村巡察時,在新華鎮坡油村委會油灣村小組碰到了這樣一幕。
“夾生的,這就對了。”村民吳金山習以為常地說。
“怎么就對了?”巡察組成員熊誠心里直犯嘀咕。
“我也想做一頓香米飯吃,可這電壓不‘爭氣’。”吳金山無奈地說道。
“大叔您不要著急,我們來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還有什么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我們盡力去推動解決。”
“鎮黨委、政府都來過,不管事。”吳大叔語氣里顯得有些不耐煩,“我們村的變壓器安數小、電壓弱,供電不正常,早中晚做飯集中時段村民們使用電磁爐、電飯煲等電器較多,常常跳閘。天冷的時候想吃個火鍋、烤個火都是奢望。”
巡察組走訪了同村的幾戶村民,聯系鎮供電所實地查看變壓器情況。原來,油灣村小組有63戶261人,后面慢慢有住戶搬到離寨子較遠的地方居住,現在有30多戶已經分散到老寨500米開外了,但還共同用一個變壓器,因此導致了電壓不穩。
巡察組進一步了解發現,為解決此事,2022年同村群眾曾商量把搬離較遠的30戶用電改為與附近的同必村小組共用變壓器,這樣既可以節省新購買變壓器費用,又能解決整個村子用電不穩定問題。
同年底,電桿安裝好了。但其中有6根需要從同必村小組地界經過,對方要求支付土地占用補償金6000元,而油灣村小組沒有集體資金,村民自籌又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電線一直沒有架好,共用變壓器也成了“半拉子”工程。
“用電不應成為群眾生產生活的‘絆腳石’。我們要看看鎮黨委、政府和村組干部是否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是否用心用情用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是否存在遇到問題‘繞道走’的作風。巡察就是要找準責任,深挖根源,從而推動問題解決。”掌握情況后,巡察組召開組務會研究。
報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同意后,巡察組立即向新華鎮黨委下發立行立改通知書,督促鎮黨委整改。
“油灣村小組用電問題我們接到過村民反映,也派工作組下去協調解決過此事,但因為資金談不攏,所以這事就被長期擱置了。”新華鎮黨委書記史杰解釋道。
“資金談不攏就不談嗎?就讓群眾長期吃夾生飯嗎?我們要時刻把群眾的訴求放在心里,不解決不放過、解決不好不放過,直到群眾滿意為止。”巡察組組長張芝花指出問題所在。
“是我們工作責任沒有壓實,跟蹤問效不夠,我們一定及早解決油灣村的用電問題。”接過立行立改通知書,史杰作出承諾。
12月底,巡察組對移交的立行立改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還未走進吳大叔家門口,一股飯香便撲鼻而來。
“吳大叔,現在煮飯還夾生嗎?”
“不夾生了,可香著咧,我今年種的新稻米煮出來更香。如果沒有你們幫助解決電壓問題,再好的稻米也煮不出這么香的味道……”吳大叔拉著熊誠的手說道。(云南省富寧縣委巡察辦 熊城 田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