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爭分奪秒 全力搜救 云南鎮雄山體滑坡災害救援直擊

發布時間:2024-01-24 09:51: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烏蒙山區,寒風刺骨,云霧籠罩,雨雪交加,一場生命至上的大救援在爭分奪秒地進行。

1月22日6時許,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塘房鎮涼水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18戶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聯。截至23日17時40分,共搜救出31名失聯人員,均無生命體征。實施緊急轉移安置223戶918人。

23日傍晚,當地氣溫持續下降,地面雪水與泥土融合,給救援增加了困難。

“你帶第一組,負責這個區域范圍內的搜救,第二組往下分……”在塘房鎮涼水村,挖掘機正緊張地開展救援作業,救援人員正在加緊搜救。救援現場,黨旗飄揚,設立在涼水村和平小學校園里的“1·22”山體滑坡災害處置指揮部附近搭起了一排排帳篷,社會組織捐贈的愛心物資陸續到達現場,志愿者們身穿紅馬甲,接力把救援物資搬運到集中發放點,統一發放到群眾手中。

由于塘房鎮不具備安置全部受災群眾的條件,鎮雄縣還將位于縣城的賓館等場所作為臨時安置點。“災害發生突然,群眾被迫離開家園,很多人還處在驚恐之中。有的群眾甚至因為牽掛家里的財產、牲畜,還想回到災區的家中。”鎮雄縣紀委監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干部岳浪告訴記者。

針對上述情況,鎮雄縣委迅速反應,制定干部包保方案,每一戶安置群眾配備兩名包保干部,負責做好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在生活上給予群眾幫助。“包保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解決安置群眾衣食住行問題,讓安置群眾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次我們遭遇了很大的困難,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挺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鎮雄縣烏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學說。

受災群眾住進臨時安置點時,縣民政部門給每一位群眾都準備了棉衣,但是因為時間倉促,有些兒童的棉衣尺寸過大,并不合身。“這些事我們自己辦了就是。”幾名包保干部一合計,決定自掏腰包,給孩子們添置合適的羽絨服。鎮雄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干部汪武文是包保干部中的一員,他積極參與到幫助安置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工作中,在得知包保群眾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后,主動聯系縣里的醫院為其按時注射胰島素。

解決安置點群眾生活困難、安撫群眾的同時,鎮雄縣紀委監委一方面派出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對搶險救災過程中的干部履職和作風情況進行監督,一方面抽調人員前往現場督查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情況。截至目前,工作組在塘房鎮持續開展物資管理發放、現場秩序管控、道路保通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在臨時安置點督促落實食宿保障、取暖保障、醫療救助等工作責任。“我們還嚴明救援期間的廉潔紀律,嚴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滯留、截留、貪污救災物資及插手干預物資采購。”鎮雄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朱取說。

災害發生后,中國安能集團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從北京派出工程、地質、應急6人專家組,從廣西、貴州、云南等方向調派112名救援隊員,攜帶38臺(套)專業救援裝備到達災區,全力展開救援工作。“經初步研判,崩塌體橫寬約100米,高約60米,平均厚度約6米,方量約5萬立方米。”中國安能第一工程局貴州公司副總經理劉攀介紹,由于現場作業面狹窄,救援難度很大。

“我們根據現場情況,采用‘雙向推進、滾動翻挖、前緣優先、精準搜救’戰法,利用挖掘機等重型機械設備進行開挖,24小時倒班作業,搜尋失聯人員。”中國安能第一工程局南寧分公司紀委書記余元強告訴記者,滑坡山體的頂部仍存在不穩定的危巖體和圍巖,為避免可能出現的二次滑坡傷害,已安排專職安全人員對塌方體不間斷地開展安全監測,制定應急疏散方案,并組織開展緊急避險演練。

截至記者發稿時,通往災區的交通通暢,電力通訊正常,失聯群眾搜救、地災監測、善后處置等工作仍在持續開展。(楊文佳)